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材研究生/本科/??平滩?/a>創(chuàng)傷、燒傷與再生醫(yī)學(第2版)

創(chuàng)傷、燒傷與再生醫(yī)學(第2版)

創(chuàng)傷、燒傷與再生醫(yī)學(第2版)

定 價:¥175.00

作 者: 付小兵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7337496 出版時間: 2023-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全套教材共包括五個系列:科研公共學科主要圍繞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從最初的科研設計到最終的論文發(fā)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能遇到的問題展開;實驗技術與統計軟件系列介紹了SAS統計軟件、SPSS統計軟件、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免疫學實驗技術等常用的統計軟件以及實驗技術;基礎前沿與進展系列主要包括了基礎學科中進展相對活躍的學科;臨床基礎與輔助學科系列包括了臨床型研究生所需要進一步加強的相關學科內容;臨床專業(yè)學科系列通過對疾病診療歷史變遷的點評、當前診療中困惑、局限與不足的剖析,以及研究熱點與發(fā)展趨勢探討,啟發(fā)和培養(yǎng)臨床診療中的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

  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解放軍總醫(y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教授、創(chuàng)傷外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創(chuàng)傷愈合聯盟執(zhí)委、亞洲創(chuàng)傷愈合聯盟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華醫(y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創(chuàng)傷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國家973“創(chuàng)傷和組織修復與再生項目”首席科學家。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創(chuàng)  傷

第二節(jié) 傷情(勢)評估/68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評分/73

第六章 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86

第一節(jié) 概述/86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傷的流行病學特征/87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研究方法/92

第四節(jié) 交通傷流行病學指標與研究方法/100

第七章 創(chuàng)傷救治中的損傷控制性技術/103

第一節(jié) DCS的理念/103

第二節(jié) 損傷控制性復蘇/106

第三節(jié) 各部位損傷控制性處理技術/108

第八章 創(chuàng)傷急救的技術與管理/116

第一節(jié) 院前急救的開展/116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傷急救常用技術介紹/123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急救后管理/129

第九章 創(chuàng)傷應激與嚴重創(chuàng)傷的營養(yǎng)治療/133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后機體應激反應與代謝應答/133

第二節(jié) 重癥創(chuàng)傷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策略/137

第十章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150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國內外研究現狀/150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158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干預和治療/160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臨床研究新進展/165

第一章 創(chuàng)傷感染的細菌學變化與防治策略/3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感染的歷史回顧/3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傷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3

第三節(jié) 特殊病原菌創(chuàng)傷感染/6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傷感染的診斷/9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傷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11

第六節(jié) 創(chuàng)傷感染的防治策略/14

第七節(jié) 創(chuàng)傷感染的研究方向/17

第二章 創(chuàng)傷性休克/20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性休克的臨床類別及研究歷史/20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傷性休克器官功能損害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21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性休克程度判定與監(jiān)測/28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傷休克早期救治/30

第三章 多發(fā)傷/33

第一節(jié) 多發(fā)傷概述/33

第二節(jié) 多發(fā)傷傷情評估/37

第三節(jié) 多發(fā)傷緊急救治/40

第四節(jié) 多發(fā)傷救治中損害控制策略/42

第四章 復合傷/47

第一節(jié) 復合傷與復合效應/47

第二節(jié) 放射性復合傷/51

第三節(jié) 燒沖復合傷/53

第四節(jié) 化學復合傷/55

第五節(jié) 復合傷的研究策略與實驗研究模型/59

第五章 創(chuàng)傷分類與傷情評估/63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分類/63

第十一章 老年性創(chuàng)傷修復特點與思考/ 169

第十二章 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后保肢的策略/ 183

第一節(jié) 嚴重肢體創(chuàng)傷的評估/ 183

第二節(jié) 保肢與截肢/ 187

第三節(jié) 保肢治療的方法/ 190

第十三章 慢性難愈創(chuàng)面的發(fā)生機制與防治/ 197

第一節(jié) 慢性難愈創(chuàng)面的概述/ 197

第二節(jié) 慢性難愈創(chuàng)面的發(fā)生機制/ 199

第三節(jié) 慢性難愈創(chuàng)面的防治/ 202

第十四章 創(chuàng)傷修復從基礎研究走向/臨床應用/ 211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傷修復的歷史/ 211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傷修復當前的現狀/ 215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傷修復未來發(fā)展方向/ 220

第二篇 燒  傷

第一章 燒傷休克/ 缺血缺氧發(fā)生機制與/防治/ 227

第一節(jié) 燒傷休克/ 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227

第二節(jié) 燒傷休克的診斷/ 229

第三節(jié) 燒傷休克的治療/ 229

第四節(jié) 燒傷休克期常見并發(fā)癥的處理/ 234

第五節(jié) “休克心”是燒傷早期休克的重要“始動因素”/ 237

第六節(jié) 對休克/ 缺血缺氧發(fā)病機制及防治研究的思考/ 239

第二章 燒傷膿毒癥發(fā)生機制與防治/ 241

第一節(jié) 相關概念與定義的演變/ 241

第二節(jié) 膿毒癥發(fā)生機制/ 244

第三節(jié) 膿毒癥診斷新標準/ 249

第四節(jié) 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 251

第三章 燒傷病理生理學變化/ 255

第一節(jié) 燒傷早期應激反應/ 255

第二節(jié) 燒傷早期血管通透性變化/ 262

第三節(jié) 燒傷早期微循環(huán)變化/ 269

第四節(jié) 燒傷后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 271

第四章 吸入性損傷/ 280

第一節(jié) 吸入性損傷的病因及致傷機制/ 280

第二節(jié) 吸入性損傷的病理變化/ 281

第三節(jié) 吸入性損傷的病理生理/ 282

第四節(jié) 吸入性損傷的診斷/ 283

第五節(jié) 吸入性損傷的治療/ 287

第五章 燒傷免疫功能障礙與調理/ 294

第一節(jié) 概述/ 294

第二節(jié) 燒傷后免疫功能障礙機制/ 295

第三節(jié) 細胞免疫功能障礙在感染

并發(fā)癥中的作用/ 297

第四節(jié) 免疫狀態(tài)監(jiān)測及其意義/ 300

第五節(jié) 免疫功能紊亂的調理措施/ 303

第六章 燒傷臟器損害與防治/ 309

第一節(jié) 臟器損害是燒傷主要并發(fā)癥/ 309

第二節(jié) 燒傷臟器損害的發(fā)病機制/ 309

第三節(jié) 燒傷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防治對策/ 311

第四節(jié) 常見燒傷臟器并發(fā)癥的治療/ 313

第七章 燒傷后營養(yǎng)與代謝調理/ 325

第一節(jié) 燒傷后代謝變化/ 325

第二節(jié) 燒傷后營養(yǎng)需求/ 330

第三節(jié) 燒傷后營養(yǎng)代謝支持/ 334

第八章 燒傷創(chuàng)面修復與再生/ 341

第一節(jié) 皮片移植/ 341

第二節(jié) 皮瓣移植/ 345

第三節(jié) 燒傷創(chuàng)面其他自體組織移植/ 349

第四節(jié) 異體(種)皮膚移植/ 354

第五節(jié) 異體復合組織移植/ 355

第六節(jié) 移植免疫/ 355

第七節(jié) 組織工程皮膚在燒傷創(chuàng)面的應用/ 356

第八節(jié) 干細胞與燒傷創(chuàng)面修復/ 371

第九節(jié) 細胞因子修復燒傷創(chuàng)面/ 372

第十節(jié) 燒傷創(chuàng)面的基因治療/ 374

第十一節(jié) 燒傷創(chuàng)面治療發(fā)展趨勢/ 376

第九章 燒傷瘢痕發(fā)生和成熟的機制研究/ 382

第一節(jié) 成纖維細胞在瘢痕形成中扮演核心角色/ 383

第二節(jié) 瘢痕發(fā)生機制的“真皮模板缺損”理論/ 384

第三節(jié) 瘢痕消退成熟機制的研究/ 388

第四節(jié) 現代瘢痕治療策略和原則/ 392

第十章 毀損燒傷/ 395

第一節(jié) 概述/ 395

第二節(jié) 修復方法/ 398

第三節(jié) 常用皮瓣的設計切取/ 403

第四節(jié) 展望/ 408

第十一章 燒傷康復與回歸社會/ 411

第一節(jié) 燒傷康復概述/ 411

第二節(jié) 燒傷康復評定/ 412

第三節(jié) 燒傷后不同階段的康復治療/ 413

第四節(jié) 燒傷康復物理治療/ 414

第五節(jié) 燒傷康復作業(yè)治療/ 417

第六節(jié) 矯形器在燒傷康復中的應用/ 418

第七節(jié) 假肢與輔助器具/ 419

第八節(jié) 燒傷心理康復與重返社會/ 420

第十二章 燒傷救治的歷史回顧與展望/ 424

第一節(jié) 燒傷救治的發(fā)展歷史/ 424

第二節(jié) 理論與技術的發(fā)展與展望/ 428

第三篇 再生醫(yī)學

第一章 胚胎干細胞/ 439

第一節(jié) 胚胎干細胞系的建立和鑒定/ 439

第二節(jié) 胚胎干細胞的類型/ 441

第三節(jié) 維持胚胎干細胞特性的分子基礎/ 444

第四節(jié) 胚胎干細胞的定向誘導分化/ 448

第五節(jié) 胚胎干細胞應用面臨的困惑與挑戰(zhàn)/ 453

第二章 體細胞重編程與再生醫(yī)學/ 456

第一節(jié) 體細胞重編程的研究概述/ 456

第二節(jié) 核移植/ 456

第三節(jié) 細胞融合方式獲得重編程干細胞/ 458

第四節(jié) 特定轉錄因子介導的體細胞重編程/ 459

第五節(jié) 體細胞重編程的局限與未來發(fā)展趨勢/ 463

第三章 成體干細胞與組織再生/ 466

第一節(jié) 成體干細胞概述/ 466

第二節(jié) 成體干細胞的可塑性/ 471

第三節(jié) 成體干細胞與組織再生/ 475

第四章 干細胞庫與組織器官再生/ 479

第一節(jié) 胎盤干細胞及其分離技術/ 480

第二節(jié) 干細胞庫及細胞治療產品制備的科學管理/ 483

第三節(jié) 干細胞治療產品的國際標準/ 485

第四節(jié) 間充質干細胞/ 486

第五章 組織庫與損傷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491

第一節(jié) 骨庫/ 491

第二節(jié) 皮庫/ 498

第三節(jié) 其他/ 500

第六章 組織工程學與再生醫(yī)學/ 506

第一節(jié) 組織工程學/ 506

第二節(jié) 再生醫(yī)學/ 513

第七章 皮膚組織工程/ 520

第一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概念/ 520

第二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分類/ 520

第三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關鍵策略/ 522

第四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 523

第五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生物支架材料/ 526

第六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其他要素/ 528

第七節(jié) 皮膚組織工程的研究展望/ 529

第八章 關節(jié)軟骨的精準修復再生/ 533

第一節(jié) 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概述/ 533

第二節(jié) 關節(jié)軟骨病損的病理分型和診斷/ 535

第三節(jié) 關節(jié)軟骨病損的臨床治療及進展/ 539

第四節(jié) 小結與展望/ 544

第九章 組織工程角膜的進展/ 550

第一節(jié) 眼球的解剖結構/ 550

第二節(jié) 角膜的解剖結構/ 551

第三節(jié) 角膜的生理特點/ 553

第四節(jié) 組織工程角膜上皮的進展/ 554

第五節(jié) 組織工程角膜基質的進展/ 556

第六節(jié) 組織工程角膜內皮的進展/ 558

第七節(jié) 組織工程全角膜的進展/ 561

第十章 肌腱組織工程/ 563

第一節(jié) 肌腱的損傷與修復概述/ 563

第二節(jié) 組織工程肌腱的種子細胞研究/ 567

第三節(jié) 組織工程肌腱的支架材料研究/ 571

第四節(jié) 細胞生長因子對肌腱愈合的影響/ 574

第五節(jié) 肌腱細胞與支架材料的復合培養(yǎng)/ 579

第六節(jié) 組織工程肌腱修復材料的臨床研究/ 581

第七節(jié) 結語/ 586

第十一章 組織工程神經/ 591

第一節(jié) 組織工程神經的生物材料/ 591

第二節(jié) 組織工程神經的種子細胞/ 593

第三節(jié) 組織工程神經的神經營養(yǎng)因子/ 596

第四節(jié) 組織工程神經轉化研究進展/ 598

第十二章 其他器官組織工程/ 604

第一節(jié) 心臟組織工程/ 604

第二節(jié) 肝臟、胰腺和肺組織工程/ 608

第三節(jié) 泌尿系統組織工程/ 613

第十三章 再生醫(yī)學與倫理/ 616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62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