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雙語學習者運動事件的心理呈現(xiàn)”(15BYY063)研究成果。薩不爾-沃爾夫假說認為,語言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雖然后人對此假說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但語言與思維關系的問題,歷來受到多個領域學者的關注。如果說話者在嬰幼兒階段學會母語后即發(fā)展出一種與之對應的思維模式,那么到他長大后學習第二種語言(外語)時,是否意味著他要習得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本研究采用相似性判斷的行為實驗范式,通過范疇化(顯性層面的選擇策略)和連續(xù)性(隱性層面的反應時)兩種測量手段考察了英漢單語學習者和不同水平的英漢雙語學習者對空間運動事件的心理概念化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首先,所有被試均傾向于依靠運動路徑(而非運動方式)是否相似來判斷運動事件之間的整體相似性。其次,反應時的分析顯示,在判斷運動事件的整體反應時上,漢語單語人群顯著短于英語單語人群,表明英漢兩種語言的空間事件類型學差異及其心理蘊涵的不同。最后,研究表明,對于成人二語習得者而言,學習一門新語言不僅僅意味著學習新的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技能,更意味著學習并內省一種新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