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8.00
作 者: | 陳永明 |
出版社: | 上??萍冀逃霭嫔?/td>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42876430 | 出版時間: | 2022-01-01 | 包裝: |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136 | 字數(shù): |
第一部分 概念課
感悟概念………………………………………………… 3
剖析概念………………………………………………… 5
胸中有圖,胸中有例,胸中有數(shù)---概念的直觀化和具體化……………………… 9
教學目標要準確落實 ………………………………… 15
要理解每節(jié)課在整個數(shù)學中的地位 ………………… 20
"有思想"和"沒思想"—--揭示數(shù)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 23
淡化形式———-正確看待數(shù)學的嚴密性 ……………… 27
概念的直接引入 ……………………………………… 29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把握教材,了解學生 … 32
第二部分 定理公式法則課
同課異構(gòu);勾股定理(之一)…………………………… 45
同課異構(gòu);勾股定理(之二)…………………………… 49
同課異構(gòu);勾股定理(之三)…………………………… 54
同課異構(gòu)∶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之一)……………… 62
同課異構(gòu)∶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之二)……………… 65
一談方法—通法和優(yōu)法 …………………………… 70
啟發(fā)式教學和好的導入 ……………………………… 74
啟發(fā)式教學和好的問題 ……………………………… 78
讀讀議議 ……………………………………………… 81
—談難點∶初遇待定系數(shù)法…………………………… 85
二談難點∶數(shù)學歸納法的教學………………………… 88
三談難點∶"—貼二靠"好……………………………… 94
不要為亮點而亮點 …………………………………… 99
附∶"量的目的是為了不量" ………………………… 102
二談方法———理解方法的深層意義 ………………… 103
三談方法———習拳容易改拳難 ……………………… 107
值得重視的"去數(shù)學化"傾向 ………………………… 110
把文章做足…………………………………………… 113
第三部分 習題課
例題的典型性 ………………………………………… 119
關(guān)鍵還是對數(shù)學的理解 ……………………………… 122
一談解題模塊———-條件求值………………………… 126
要不要講題目的類型 ………………………………… 131
二談解題模塊———求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135
三談解題模塊—-解直角三角形 …………………… 138
四談解題模塊——-函數(shù)的"借值求值"……………… 143
五談解題模塊——-復合函數(shù)的"限制分解"………… 147
六談解題模塊———"二限"排列問題 ………………… 151
四談方法———-"回歸本原"的方法…………………… 155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guān)鍵在哪里 ……………………… 158
談教學能力—-重要的是歸納能力 ………………… 162
要突破照本宣科和就題論題的教書匠模式 ………… 166
習題課要有層次感 …………………………………… 168
一道錯題的討論 ……………………………………… 171
第四部分 復習課
引導學生自我整理知識 ……………………………… 177
用新的線索把知識串起來 …………………………… 181
歸納不等于羅列 ……………………………………… 184
談"下游命題"——-"它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 … 186
第五部分 作業(yè)設計
讓數(shù)學教學有些彈性…………………………………193
第六部分 試卷講評課
試卷講評和知識技能的鞏固 ………………………… 199
試卷講評和提高升華 ………………………………… 208
一次嘗試∶由學生來講評 …………………………… 212
第七部分 探索課
一堂探索課——畫直線兩等分圖形面積…………… 219
探索課和教師主導作用--用紙片折成四面體 …… 227
提出問題——關(guān)鍵詞改變法 ………………………… 231
第八部分 其他
精彩不精彩,語言占大半 …………………………… 237
不啰嗦不跳躍………………………………………… 240
過細沒好處,過難也不對 …………………………… 243
直覺惹出的麻煩……………………………………… 246
要善于觀察 …………………………………………… 249
研究"確定性"是一種數(shù)學思考 ……………………… 253
點撥和"留白"………………………………………… 256
后記———-寄希望于青年教師…………………………………… 259
再版后記 ……………………………………………………………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