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
2020·北京文藝論壇
如何面對當下文學批評的困局孟繁華3
如何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新史詩李云雷10
傳統(tǒng)戲曲與當代生活
——從當代昆曲《春·曉》的創(chuàng)作實踐談起胡疊14
文學和城市之間石一楓22
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張清華29
創(chuàng)造“中國人用中國材料去演給世界人看的中國戲曲”
羅琦33
近年中國電影敘事的文化彰顯張衛(wèi)45
認同傳播: 國產商業(yè)電影的現實感與文化自覺張慧瑜53
在新的人口結構、城市結構下,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做錯了什么
孫佳山69
立足當下,講好中國故事
——創(chuàng)作電視劇《幸福里的故事》的感悟朵梅86
影視創(chuàng)作的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風格高小立92
故事的權威性及其中國形態(tài)張檸98
用變革的中國畫講好中國故事王鵬澂111
論“后新潮音樂”分期及其發(fā)生邏輯丁旭東128
語詞、標簽、視角與觀念
——世界舞蹈的“中國觀”和中國舞蹈的“世界觀”王欣143
《康熙南巡圖》第十二卷中的北京中軸線和鹵簿呂曉149
文化誤讀、自我表達和藝術創(chuàng)新劉曉真178
2020·北京青年文藝評論人才讀書研討班
3D版《功夫》: 周郎已去,大師歸來包磊185
中國電視喜劇綜藝的歷史變遷與創(chuàng)新特色陳寅191
舞臺上的北京想象
——以“京味兒”話劇為中心的考察褚云俠203
新文創(chuàng)背景下中國網絡文學IP的跨文化傳播高飛219
四次出海,四種視角: 重讀《魯濱遜漂流記》侯磊241
當下體育競技類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特點、問題及對策胡祥258
《摩天大樓》: 城市“異托邦”的社會性想象胡亞聰268
喀什噶爾的一株胡楊
——對刀郎原創(chuàng)音樂中“愛”表達范式的解析賈志發(fā)274
《三十而已》: 女性題材劇的新語境與新嘗試江怡283
公共藝術設計與藝術文化生產李亞祺293
詩意的現代追尋
——讀林若熹先生的《今夜》林夏瀚302
電影如何溢出屏幕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當代藝術與電影的延展劉樂308
小議啟功書法品評實踐的“階段性”意識欒圣棟319
當下生活的“沙之書”
——評李洱長篇小說《應物兄》邵部328
切勿盲目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藝術王進玉340
魏晉玄學視域下的書法表現與書學特征王天樂金鑫348
光陰·意外·人生
——再讀帕慕克《新人生》吳可358
在傳統(tǒng)中發(fā)現美
——評《長安十二時辰》服裝設計吳向天372
倒影瀲滟
——重讀畢飛宇的中短篇小說相宜381
彝倫長德,翰墨文心
——從“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尋大美之源楊曉霖397
如何用電影思維塑造京劇電影楊越溪406
中國歌曲傳播形式的多樣化探索
——以王立平《紅樓夢套曲》為例張爍413
從舞臺到平臺: 論明星的數據化趙立諾426
從《少帥》說起: 探尋張愛玲的“二次元世界”
——寫在張愛玲百年誕辰之際朱江438
“回歸”與“破圈”
——話劇“明星制”現象新格局的思考戴晨447
溯源回望: 孔子的文化自覺李甜甜456
研討班作者簡介463
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
2020北京文藝論壇
第一單元: 回望傳統(tǒng),重塑人文精神
如何面對當下文學批評的困局孟繁華5
如何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新史詩李云雷13
傳統(tǒng)戲曲與當代生活
——從當代昆曲《春·曉》的創(chuàng)作實踐談起胡疊19
文學和城市之間石一楓27
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張清華35
創(chuàng)造“中國人用中國材料去演給世界人看的中國戲曲”
羅琦41
近年中國電影敘事的文化彰顯張衛(wèi)57
認同傳播: 國產商業(yè)電影的現實感與文化自覺張慧瑜65
在新的人口結構、城市結構下,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做錯了什么
孫佳山83
立足當下講好中國故事
——創(chuàng)作電視劇《幸福里的故事》的感悟朵梅101
影視創(chuàng)作的文化自覺與中國敘事風格高小立109
故事的權威性及其中國形態(tài)張檸119
用變革的中國畫講好中國故事王鵬澂135
論“后新潮音樂”分期及其發(fā)生邏輯丁旭東153
語詞、標簽、視角與觀念
——世界舞蹈的“中國觀”和中國舞蹈的“世界觀”王欣171
《康熙南巡圖》第十二卷中的北京中軸線和鹵簿呂曉177
文化誤讀、自我表達和藝術創(chuàng)新劉曉真207
溯源回望: 孔子的文化自覺李甜甜213
2020北京青年文藝評論人才讀書研討班
3D版《功夫》: 周郎已去,大師歸來包磊223
中國電視喜劇綜藝的歷史變遷與創(chuàng)新特色陳寅229
舞臺上的北京想象
——以“京味兒”話劇為中心的考察褚云俠243
新文創(chuàng)背景下中國網絡文學IP的跨文化傳播高飛261
四次出海,四種視角: 重讀《魯濱遜漂流記》侯磊285
當下體育競技類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特點、問題及對策胡祥305
《摩天大樓》: 城市“異托邦”的社會性想象胡亞聰317
喀什噶爾的一株胡楊
——對刀郎原創(chuàng)音樂中“愛”表達范式的解析賈志發(fā)325
《三十而已》: 女性題材劇的新語境與新嘗試江怡335
公共藝術設計與藝術文化生產李亞祺347
詩意的現代追尋
——讀林若熹先生的《今夜》林夏瀚357
電影如何溢出屏幕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當代藝術與電影的延展
劉樂363
小議啟功書法品評實踐的“階段性”意識欒圣棟375
當下生活的“沙之書”
——評李洱長篇小說《應物兄》邵部385
切勿盲目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藝術王進玉399
魏晉玄學視域下的書法表現與書學特征王天樂金鑫409
光陰·意外·人生
——再讀帕慕克《新人生》吳可419
在傳統(tǒng)中發(fā)現美
——評“長安十二時辰”服裝設計吳向天435
倒影瀲滟
——重讀畢飛宇的中短篇小說相宜445
彝倫長德,翰墨文心
——從“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尋大美之源
楊曉霖463
如何用電影思維塑造京劇電影楊越溪473
中國歌曲傳播形式的多樣化探索
——以王立平《紅樓夢套曲》為例張爍481
從舞臺到平臺: 論明星的數據化趙立諾495
從《少帥》說起: 探尋張愛玲的“二次元世界”
——寫在張愛玲百年誕辰之際朱江509
“回歸”與“破圈”
——話劇“明星制”現象新格局的思考戴晨521
作者簡介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