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路由可用性研究現(xiàn)狀
1.2.1 提高路由可用性方案分類
1.2.2 路由可用性方案簡述
1.2.3 方案比較
1.2.4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3 路由節(jié)能研究現(xiàn)狀
1.3.1 傳統(tǒng)網絡中的節(jié)能方案
1.3.2 新型網絡體系結構中的節(jié)能方案
1.3.3 混合網絡中的節(jié)能方案
1.3.4 綠色網絡節(jié)能方案比較
1.3.5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4 本書的研究內容
第2 章 基于逐跳方式的路由保護算法
2.1 基于逐跳方式的單鏈路故障保護算法
2.1.1 單鏈路故障保護算法
2.1.2 分布式方案
2.1.3 實驗及結果分析
2.1.4 結束語
2.2 基于逐跳方式的單結點故障保護算法
2.2.1 單結點故障保護算法
2.2.2 實驗及結果分析
2.2.3 結束語
2.3 基于結點多樣性的域內路由保護算法
2.3.1 基于結點多樣性的域內路由保護算法
2.3.2 集中式算法
2.3.3 分布式算法
2.3.4 實驗及結果分析
2.3.5 結束語
2.4 基于逐跳方式的分布式負載均衡算法
2.4.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2.4.2 算法
2.4.3 實驗結果及分析
2.4.4 結束語
第3 章 基于LFA 的路由保護算法
3.1 LFA 的一種高效實現(xiàn)算法
3.1.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3.1.2 對稱鏈路權值下的路由保護方案
3.1.3 非對稱鏈路權值下的路由保護方案
3.1.4 算法討論
3.1.5 實驗及結果分析
3.1.6 結束語
3.2 基于增量最短路徑優(yōu)先算法的高效LFA 實現(xiàn)算法
3.2.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3.2.2 算法
3.2.3 算法實驗及結果
3.2.4 結束語
3.3 基于關鍵結點的路由保護算法
3.3.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3.3.2 RPBCN 算法
3.3.3 實驗
3.3.4 結束語
第4 章 基于路徑交叉度的路由保護算法
4.1 基于最小路徑交叉度的域內路由保護算法
4.1.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4.1.2 算法
4.1.3 算法討論
4.1.4 轉發(fā)機制
4.1.5 實驗及結果分析
4.1.6 結束語
4.2 基于優(yōu)化鏈路權值的域內路由保護算法
4.2.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4.2.2 算法
4.2.3 實驗及結果分析
4.2.4 結束語
4.3 基于不相交路徑的域內路由保護算法
4.3.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4.3.2 算法
4.3.3 實驗及結果分析
4.3.4 結束語
第5 章 軟件定義網絡中的路由保護算法
5.1 Segment Routing 體系結構中的域內路由保護算法
5.1.1 網絡模型
5.1.2 問題描述
5.1.3 算法
5.1.4 實驗及結果分析
5.1.5 結束語
5.2 基于段路由的單結點故障路由保護算法
5.2.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5.2.2 IPFRRBSR 算法
5.2.3 實驗
5.2.4 結束語
5.3 基于混合軟件定義網絡的路由保護算法
5.3.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5.3.2 算法
5.3.3 實驗及結果分析
5.3.4 結束語
第6 章 互聯(lián)網中的路由節(jié)能算法
6.1 基于代數(shù)連通度的域內路由節(jié)能算法
6.1.1 問題描述
6.1.2 算法
6.1.3 實驗
6.1.4 結束語
6.2 基于網絡熵的域內節(jié)能路由方案
6.2.1 問題描述
6.2.2 算法
6.2.3 實驗
6.2.4 結束語
6.3 基于快速重路由的域內節(jié)能路由算法
6.3.1 EEIPFRR 方案概述和問題描述
6.3.2 EEIPFRR 算法
6.3.3 實驗結果
6.3.4 結束語
6.4 基于有向無環(huán)圖的互聯(lián)網域內節(jié)能路由算法
6.4.1 網絡模型和問題描述
6.4.2 算法
6.4.3 實驗及結果分析
6.4.4 結束語
6.5 一種高效的融合負載均衡和路由節(jié)能的路由算法
6.5.1 研究背景
6.5.2 研究背景動態(tài)負載均衡與節(jié)能機制概述
6.5.3 LoadbE-it 算法
6.5.4 LoadbE-it-M 算法
6.5.5 實驗結果及分析
6.5.6 結束語
6.6 基于遺傳算法的混合軟件定義網絡路由節(jié)能算法
6.6.1 問題描述
6.6.2 算法描述
6.6.3 實驗及結果分析
6.6.4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