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石油、天然氣工業(yè)碳中和與氫能社會

碳中和與氫能社會

碳中和與氫能社會

定 價:¥108.00

作 者: 王震, 張岑編著
出版社: 中國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468581 出版時間: 2023-05-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碳中和與氫能兩個領域,系統(tǒng)闡述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聯(lián)系,介紹了碳中和目標的來龍去脈,并梳理了氫能在實現(xiàn)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關鍵作用,由此剖析了氫能的整體發(fā)展情況,包括各國氫能戰(zhàn)略、產業(yè)現(xiàn)狀、技術情況和發(fā)展趨勢等。

作者簡介

  王震,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英國能源學會會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博士、美國富布賴特訪問研究學者、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兼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能源戰(zhàn)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目前還兼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經濟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職務。在《Energy》《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等國內外一流學術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并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發(fā)表文章40多篇,曾獲國家能源局軟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九屆全球金融學年會優(yōu)秀論文、北京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等獎勵。研究領域為能源經濟與綠色金融、跨國投資與并購、項目工程咨詢等。

圖書目錄

縮略詞索引及單位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
1.1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 002
1.1.1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 004
1.1.2中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 006
1.2氣候變暖與天氣 —— 007
1.3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 —— 010
1.3.1國際公約及協(xié)定 —— 010
1.3.2世界主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 012
1.3.3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 014
1.4小結 —— 015
第二章
碳中和之路
2.1    碳中和政策 —— 018
2.1.1    世界主要國家碳中和政策 —— 018
2.1.2    我國碳中和政策 —— 020
2.2    碳中和路徑 —— 021
2.3    能源轉型途徑 —— 024
2.3.1    化石能源清潔化 —— 026
2.3.2    清潔能源規(guī)模化 —— 028
2.3.3    多種能源互補化 —— 030
2.3.4    終端用能電氣化 —— 032
2.4    重點行業(yè)減排行動 —— 033
2.4.1    電力 —— 033
2.4.2    石油與天然氣 —— 034
2.4.3    工業(yè) —— 034
2.4.4    交通 —— 037
2.4.5    數(shù)據中心 —— 039
2.5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 —— 039
2.6    社會各層面的減碳作用 —— 040
2.6.1    各級政府 —— 040
2.6.2    金融機構 —— 041
2.6.3    高校及研發(fā)機構 —— 041
2.6.4    社會公眾 —— 042
2.7    碳中和是一場協(xié)奏曲 —— 043
第三章
碳中和技術
3.1    節(jié)能與能效提升 —— 047
3.1.1    工業(yè) —— 048
3.1.2    交通 —— 054
3.1.3    建筑 —— 058
3.2    可再生能源 —— 060
3.2.1    水能 —— 061
3.2.2    風能 —— 062
3.2.3    太陽能 —— 064
3.2.4    生物質能源 —— 069
3.2.5    海洋能 —— 070
3.2.6    可再生能源經濟性情況 —— 074
3.3    電動汽車技術 —— 075
3.3.1    發(fā)展簡史 —— 075
3.3.2    電動汽車類別 —— 078
3.3.3    行業(yè)現(xiàn)狀及趨勢 —— 081
3.4    儲能技術 —— 082
3.4.1    儲能技術 —— 082
3.4.2    行業(yè)現(xiàn)狀及趨勢 —— 084
3.5    負碳技術 —— 085
3.5.1    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術 —— 085
3.5.2    直接空氣捕集技術 —— 091
3.6    氫能 —— 094
第四章
走向碳中和之路的氫能角色
4.1    氫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 —— 096
4.2    氫的能源特點 —— 099
4.3    氫的安全性 —— 101
4.4    氫能技術與應用 —— 104
4.4.1    燃料電池 —— 104
4.4.2    氫冶金 —— 115
4.4.3    氫燃料燃氣輪機 —— 117
4.4.4    氫儲能 —— 119
4.4.5    電力多元轉化技術(Power-to-X) —— 120
第五章
氫能的生產與供應
5.1    氫的生產 —— 128
5.1.1    化石能源及化工原料制氫 —— 130
5.1.2    工業(yè)副產氫 —— 133
5.1.3    電解水制氫 —— 135
5.1.4    其他制氫技術 —— 140
5.1.5    不同制氫技術的成本對比 —— 142
5.2    氫的儲運 —— 144
5.2.1    儲氫技術 —— 144
5.2.2    運氫技術 —— 149
5.3    氫的加注 —— 153
第六章
海洋氫能
6.1    海洋氫能發(fā)展現(xiàn)狀 —— 156
6.2    海上風電制氫方案 —— 158
6.3    海上風電制氫經濟性 —— 160
6.4    全球海上風電制氫項目 —— 162
6.4.1    國外海上風電制氫項目 —— 162
6.4.2    國內海上風電制氫項目 —— 164
6.5    海上能源島 —— 164
6.6?氫能貿易 —— 166
6.6.1?氫能貿易市場 —— 166
6.6.2?我國氫能貿易展望 —— 167
6.7    小結 —— 167
第七章
氫能社會
7.1    全球氫能發(fā)展情況 —— 170
7.1.1    主要國家氫能戰(zhàn)略與政策 —— 170
7.1.2    全球氫能產業(yè)發(fā)展情況 —— 177
7.1.3    國外氫能社會建設經驗與啟示 —— 179
7.2    我國氫能發(fā)展情況 —— 180
7.2.1    我國氫能戰(zhàn)略與政策 —— 180
7.2.2    地方政策與規(guī)劃 —— 182
7.2.3    我國氫能產業(yè)發(fā)展情況 —— 183
7.3    我國構建氫能社會的意義 —— 184
7.4    我國建設氫能社會面臨的挑戰(zhàn) —— 186
7.4.1    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有待完善 —— 186
7.4.2    安全規(guī)范和行業(yè)標準發(fā)展滯后 —— 187
7.4.3    關鍵技術和核心設備研發(fā)不足 —— 187
7.4.4    清潔氫的生產及供應成本高昂 —— 189
7.4.5    有關氫能的利用效率尚存爭議 —— 189
7.5    總結與展望 —— 1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