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車聯(lián)網(wǎng)項目質量管理實戰(zhàn)

車聯(lián)網(wǎng)項目質量管理實戰(zhàn)

車聯(lián)網(wǎng)項目質量管理實戰(zhàn)

定 價:¥89.80

作 者: 李泳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611222 出版時間: 2023-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28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講述了車聯(lián)網(wǎng)項目質量思維和質量能力基礎架構;然后以一個車聯(lián)網(wǎng)智能產品案例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如何分析需求、制訂質量計劃,以及硬件、固件、平臺、Web端和APP端的交付過程;最后討論了如何對產品進行質量評估。本書適合測試人員、開發(fā)人員、軟件質量保證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李泳 ,擔任過質量測試總監(jiān)、測試總監(jiān)、開發(fā)工程師,擁有豐富的C/C++/Java經驗,熟悉Spring Boot、SpingMVC等企業(yè)程序架構,擁有10年以上軟件平臺和硬件測試經驗,開發(fā)過基于Linux 的GUI中間件和控件。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 1章 車聯(lián)網(wǎng)項目質量思維 1
1.1 車聯(lián)網(wǎng)和OBD接口 2
1.1.1 車聯(lián)網(wǎng) 2
1.1.2 OBD接口 3
1.2 車聯(lián)網(wǎng)終端產品 5
1.2.1 前裝T-BOX 5
1.2.2 后裝OBD產品 6
1.2.3 后裝ADAS、DMS 6
1.2.4 V2X終端 7
1.3 車聯(lián)網(wǎng)應用場景 7
1.3.1 車隊管理 9
1.3.2 汽車金融風控 9
1.3.3 汽車后服務 10
1.3.4 UBI 10
1.3.5 道路和事故救援服務 11
1.4 車聯(lián)網(wǎng)功能架構 12
1.4.1 管的功能 13
1.4.2 云的功能 13
1.4.3 端的功能 14
1.5 車聯(lián)網(wǎng)質量管理挑戰(zhàn) 15
1.5.1 開發(fā)模式挑戰(zhàn) 16
1.5.2 產品需求挑戰(zhàn) 17
1.5.3 產品設計挑戰(zhàn) 17
1.5.4 供應鏈挑戰(zhàn) 19
1.5.5 產品測試挑戰(zhàn) 20
1.6 車聯(lián)網(wǎng)產品質量管理綱要 22
1.6.1 質量管理思維模型 22
1.6.2 質量體系模型 23
1.6.3 組織質量方針和目標 23
1.6.4 質量能力基礎架構 25
1.6.5 系統(tǒng)質量計劃 26
1.6.6 質量度量評估 28
1.7 小結 29
第 2章 質量能力基礎架構 30
2.1 質量感知與范疇 30
2.1.1 質量需求 30
2.1.2 質量定義 31
2.1.3 質量成本 32
2.2 質量體系簡介 33
2.2.1 質量體系的好處 33
2.2.2 常見的質量體系 34
2.2.3 質量與測試的區(qū)別 39
2.3 質量能力基礎架構的組成 39
2.3.1 團隊構建 40
2.3.2 過程定義 44
2.3.3 技術與工具 47
2.3.4 度量評估 50
2.3.5 項目管理 52
2.3.6 風險控制 53
2.3.7 協(xié)同機制 53
2.3.8 知識管理 54
2.4 質量能力進階 55
2.4.1 亡羊補牢階段 56
2.4.2 循規(guī)蹈矩階段 56
2.4.3 未雨綢繆階段 57
2.5 小結 58
第3章 案例項目需求 60
3.1 項目背景介紹 60
3.2 項目總體需求 62
3.2.1 基本要素 62
3.2.2 使用場景 63
3.2.3 業(yè)務需求 64
3.3 硬件需求分析 67
3.4 平臺需求分析 68
3.5 Web端需求分析 70
3.6 客戶端需求分析 70
3.7 小結 72
第4章 項目質量計劃 73
4.1 需求與質量目標 74
4.1.1 需求回顧 74
4.1.2 質量目標 74
4.2 質量團隊 75
4.2.1 質量改進部 75
4.2.2 質量委員會 76
4.3 質量流程 78
4.3.1 硬件質量控制 79
4.3.2 軟件質量控制 80
4.4 測試設計模型 84
4.4.1 質量屬性 84
4.4.2 測試方法 85
4.4.3 用戶場景 86
4.4.4 基于質量屬性測試設計 87
4.5 測試執(zhí)行策略 88
4.5.1 測試階段活動 88
4.5.2 用例執(zhí)行策略 89
4.6 產品質量評估 90
4.6.1 內部質量驗收 91
4.6.2 外部質量驗收 91
4.6.3 使用質量驗收 92
4.7 風險控制 93
4.8 小結 95
第5章 硬件評審與測試設計 97
5.1 質量需求 97
5.1.1 用戶關注點 97
5.1.2 產品質量屬性 97
5.2 硬件開發(fā)過程 98
5.3 需求與設計評審 100
5.3.1 硬件需求評審 100
5.3.2 硬件功能框圖 101
5.3.3 硬件設計評審 104
5.4 硬件測試工具 104
5.4.1 硬件測試儀 104
5.4.2 工裝測試架 106
5.5 硬件測試設計 106
5.5.1 測試思維導圖 107
5.5.2 功能測試 108
5.5.3 可靠性測試 110
5.5.4 兼容適配性測試 114
5.5.5 易用性測試 115
5.6 小結 116
第6章 固件評審與測試設計 117
6.1 質量需求 117
6.1.1 用戶關注點 117
6.1.2 系統(tǒng)質量屬性 118
6.2 固件開發(fā)過程 118
6.2.1 程序編譯過程 119
6.2.2 設備通信協(xié)議 120
6.3 需求評審與設計評審 121
6.3.1 需求評審 121
6.3.2 功能框圖 124
6.3.3 代碼評審 125
6.4 固件測試工具 130
6.4.1 靜態(tài)分析工具 130
6.4.2 OBD模擬器 130
6.5 固件測試設計 131
6.5.1 測試思維導圖 131
6.5.2 數(shù)據(jù)協(xié)議測試 132
6.5.3 功能測試 134
6.5.4 性能測試 140
6.5.5 可靠性測試 142
6.5.6 兼容性測試 144
6.5.7 安全性測試 145
6.5.8 可維護性測試 146
6.6 小結 147
第7章 硬件生產質量與質檢 148
7.1 生產質量需求 148
7.1.1 質量需求 148
7.1.2 生產質量屬性 149
7.2 供應商選擇 149
7.3 生產加工質量協(xié)議 154
7.3.1 驗收標準 154
7.3.2 質保期 155
7.3.3 技術支持 156
7.3.4 品質紅線 156
7.4 硬件生產過程 157
7.4.1 生產過程 157
7.4.2 糾正措施 162
7.5 硬件出貨驗收 163
7.5.1 缺陷等級 164
7.5.2 抽樣方案 164
7.5.3 驗收流程 167
7.5.4 包裝標準 167
7.5.5 外觀標準 167
7.5.6 結構標準 169
7.5.7 功能標準 169
7.5.8 實車測試 170
7.6 小結 170
第8章 硬件售后質量管理 171
8.1 售后需求概述 171
8.1.1 售后重要性 171
8.1.2 售后服務內容 171
8.1.3 售后質量指標 172
8.2 售后服務流程 172
8.2.1 售后人員職責 173
8.2.2 問題等級定義 173
8.2.3 問題處理流程 174
8.2.4 問題描述要素 175
8.2.5 售后管理規(guī)定 175
8.3 售后常見問答 176
8.3.1 設備安裝 176
8.3.2 使用問題 177
8.3.3 離線排查 178
8.4 不良品分析報告 178
8.4.1 8D問題解決法 178
8.4.2 8D報告 180
8.5 質量改進措施 183
8.5.1 訂單需求配置 184
8.5.2 生產質量度量 185
8.5.3 魚骨圖分析 185
8.5.4 質量標準化機制 186
8.6 小結 186
第9章 平臺評審與測試設計 187
9.1 質量需求 187
9.1.1 質量挑戰(zhàn) 187
9.1.2 質量屬性 188
9.2 開發(fā)過程 188
9.3 需求與設計評審 191
9.3.1 需求評審 191
9.3.2 功能框圖 192
9.3.3 數(shù)據(jù)模型 193
9.4 測試工具 196
9.4.1 負載模擬器 196
9.4.2 接口測試工具 196
9.5 測試設計 196
9.5.1 測試思維導圖 196
9.5.2 功能性測試 197
9.5.3 性能測試 200
9.5.4 可靠性測試 203
9.5.5 安全性測試 206
9.5.6 可維護性測試 207
9.6 模擬器工具開發(fā) 208
9.6.1 工具原理 208
9.6.2 測試代碼 209
9.7 小結 214
第 10章 Web端評審與測試設計 215
10.1 質量需求 215
10.1.1 用戶關注點 215
10.1.2 質量屬性 216
10.2 開發(fā)過程 216
10.3 需求與設計評審 218
10.3.1 需求評審 218
10.3.2 功能框圖 219
10.3.3 代碼評審 220
10.4 測試工具 221
10.4.1 功能測試工具 221
10.4.2 性能測試工具 222
10.5 測試設計 223
10.5.1 測試思維導圖 223
10.5.2 功能測試 224
10.5.3 性能測試 226
10.5.4 可靠性測試 227
10.5.5 兼容性測試 228
10.5.6 安全性測試 229
10.5.7 易用性測試 231
10.6 測試腳本開發(fā) 231
10.6.1 API測試 231
10.6.2 UI測試 234
10.7 小結 239
第 11章 APP端評審與測試設計 240
11.1 質量需求 240
11.1.1 用戶關注點 240
11.1.2 質量屬性 241
11.2 開發(fā)過程 241
11.3 需求與設計評審 242
11.3.1 需求評審 243
11.3.2 功能框圖 244
11.3.3 代碼評審 244
11.4 測試工具 245
11.4.1 功能測試工具 245
11.4.2 車機消息模擬器 246
11.5 測試設計 246
11.5.1 測試思維導圖 246
11.5.2 功能測試 247
11.5.3 性能測試 248
11.5.4 可靠性測試 250
11.5.5 兼容性測試 251
11.5.6 安全性測試 251
11.5.7 易用性測試 252
11.5.8 探索測試 252
11.6 測試腳本開發(fā) 253
11.6.1 接口測試腳本 253
11.6.2 業(yè)務響應時間腳本 257
11.6.3 UI測試腳本 258
11.7 小結 260
第 12章 系統(tǒng)質量評估 261
12.1 評估目的 261
12.2 質量需求 261
12.2.1 內部質量需求 262
12.2.2 外部質量需求 262
12.3 模型選擇 263
12.4 度量選擇 264
12.4.1 評價等級 264
12.4.2 度量指標 265
12.5 測試結果 266
12.5.1 硬件測試結果 266
12.5.2 固件測試結果 267
12.5.3 平臺測試結果 268
12.5.4 Web端測試結果 268
12.5.5 APP端測試結果 269
12.5.6 缺陷管理 269
12.6 質量評分 270
12.6.1 評分等級 271
12.6.2 評分結果 271
12.6.3 質量儀表盤 272
12.7 發(fā)布交付 273
12.8 小結 274
第 13章 使用質量評估 275
13.1 使用質量模型 275
13.1.1 質量模型 275
13.1.2 質量需求 276
13.2 用戶驗收準則 278
13.2.1 硬件驗收準則 279
13.2.2 軟件驗收準則 280
13.3 驗收測試用例 281
13.3.1 硬件測試用例 281
13.3.2 軟件測試用例 283
13.3.3 用戶調查問卷 287
13.4 驗收測試實施 288
13.5 質量評估 289
13.6 小結 29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