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民初上海小說界為獨立研究對象,按照世界—作家—作品—讀者四個維度形成一個整體論述架構,在《導言》與《結語》之外設為十章,各章之間相互映照,以期共同呈現民初上海小說界主倡“興味”的歷史原貌。為“重返”百年前的文學現場,作者引入了文學社會學、歷史學的相關理論、術語,以期復現經濟資本主導、關系網絡復雜的民初上海“文學場”。通過“正面看”—“順著看”—“回頭看”的綜合視角,重新審視民初上海小說界以觀其“興味化”主潮,并確認這一主潮在中國小說現代轉型中的真正位置,從而看清民初主流小說家的歷史本相及其作品的獨特價值,進而希望從中尋獲建設中國當代小說有用的歷史資源。當下小說界面臨不少亟需解決的問題:如何防止小說創(chuàng)作過度市場化,如何利用好網絡等新媒介,如何創(chuàng)造性轉化小說傳統(tǒng),如何使作品更有效地滿足讀者日趨多元的閱讀需要,如何形成實事求是的批評風氣,等等。對于解決上述問題,本成果可提供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