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是一門以公共價值、人文關懷理念和當代藝術審美范式介入城鄉(xiāng)公共空間需求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視覺美學重塑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場所的藝術形態(tài)為探求內核,具有公共性、互動性、藝術性、在地性表現特質,美術學與設計學等學科跨界融合的當代新型藝術。我國公共藝術的發(fā)展經歷了八十年代概念引入與轉譯、城市雕塑本體即公共藝術、城市美化藝術、到與公眾互動并介入地方重塑的藝術等各個階段。當下,公共藝術正逐步表現出與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的聯系。社會現場與日常生活中豐富的肌理及問題成為公共藝術重要的創(chuàng)作動機基點及靈感來源。公共藝術力求在豐富的實踐中,彌合藝術與社會的邊界,深入社群,連接人際交往,有效地探索“關系美學”以及對話的社會效力與意義,促進藝術與社會創(chuàng)新的關系構建?!豆菜囆g與中國實踐》嘗試性地探索在中國當下的公共藝術,根植于中國場所空間和時代命題,從歷史的維度、共生的社群、生態(tài)的未來、知識的方向四個路徑出發(fā),強調跨界融合、多元互通、青年力量,探討中國特色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模式、應用模式以及田野創(chuàng)作的方法論,從而試圖滿足公共藝術、雕塑、景觀藝術、生態(tài)藝術、藝術人類學等專業(yè)研究者及學生對中國公共藝術發(fā)展進行探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