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體系的基石,是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學術體系之大宗。但晚近以來,受到受到西方的沖擊與國人的蔑棄,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適合于時代的新的形態(tài),經學成為已陳之芻狗,長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國人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缺乏正確認識,在面對時代之挑戰(zhàn)時也常常感覺捉襟見肘,無所適從。在此局面下,重建經學思維體系,從學理上改造經學的歷史形態(tài),使之在現(xiàn)代重現(xiàn)煥發(fā)生機。這是需要幾代人為之不懈努力的事業(yè)。加之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重新受到上上下下的關注,各種各樣的聲音不絕于耳,眾聲嘈雜之下,需要對經學進行正本清源的解讀與闡釋。本系列之用意即在于此。本輯分學術遺札、古典新詮、出土文獻與經學史、經史專論等幾個部分,古典新詮繼續(xù)收錄了關于《老子》古本的校讀和《孟子》的講疏,基于傳統(tǒng)經典文獻,于古今學術方法能夠取精用弘,既說理透辟,復抉發(fā)新義。出土文獻與經學所收三篇文章,強調從文本的細讀和篇章段落的辨析出發(fā),審視其結構,嘗試剝離出不同的時間層次,進而具論其編纂過程,對《春秋事語》等早期古書的性質和年代考證有突破性的新見。經史專論對于古典史學的作者性、修己以敬的傳統(tǒng)經典話語、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和清代《儀禮》學等研究文章,各文依據(jù)文獻,議論扎實,體現(xiàn)了較高的學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