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1年頒布了《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經過工O年的實踐,于2011年修訂并頒布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修訂后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這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體育與健康課應該教什么,用什么手段(形式)來教這個問題。然而,課程標準是國家性的指導文件,它不可能涉及過于具體的教學問題。那么,如何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并針對教學內容選擇評價內容,這是一線體育教師所期盼解決的問題。為此,陳文斌、宋超美老師組織了一批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經過實踐,編寫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與評價》。本書共7章24節(jié),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項目進行分類,列出必修與選修,并對各類項目所占比重做了注明,同時提出各學段的教學內容與評價內容。教學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科學性、基礎性與選擇性,評價內容具有規(guī)范性、針對性和發(fā)展性,完全符合*頒發(fā)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本書在分類中將地域性特色項目與新興運動項目歸并一塊,這樣更有利于“三級課程管理”,更加體現新課程實施的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