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影視藝術從存在到演化:中國系列電影的歷史與文化研究

從存在到演化:中國系列電影的歷史與文化研究

從存在到演化:中國系列電影的歷史與文化研究

定 價:¥65.00

作 者: 包磊 著
出版社: 中國電影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6054137 出版時間: 2022-05-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系列電影不僅是重要的學術研究對象,在具體的電影創(chuàng)作、生產與傳播中也有重要的現(xiàn)實實踐意義與價值。為什么有些系列電影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成績,而有些系列電影卻沒能達到預期目標?為什么有的系列電影獲得了藝術上的成功,卻沒能獲得市場的認可?或者相反,有些系列電影連續(xù)得到市場的青睞,卻并未在藝術上得到好評?作者基于中外大量系列電影發(fā)展的實際,對此做了相當認真而扎實的思考,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相信這些對于系列電影的創(chuàng)作、生產與傳播當有很好的借鑒與參考價值。作為年輕的電影學者,包磊博士以系列電影的研究已然為電影學術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電影正在從大國向強國的邁進中不斷創(chuàng)新推進,中國電影學術也特別需要年輕一代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新穎的成果,助力自身富于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理論學術話語的建構與提升。

作者簡介

  包磊,山東東營人,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博士后,國家藝術基金助理研究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在《電影藝術》《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現(xiàn)代傳播》《電影評介》《電影文學》等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部分文章獲《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影視藝術》全文轉載。譯著《寬銀幕:觀看·真實·人物·在別處》即將出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影歷史與影像理論、藝術政策與文藝評論。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七年辛苦不尋常
緒論 系列電影:從存在到演化
上編 中國系列電影的史學源流與現(xiàn)代映像
章 中國敘事藝術的系列化流脈
節(jié) 口語敘事的系列化
第二節(jié) 演劇藝術的系列化
第三節(jié) 古典小說的系列化
第二章 中國電影發(fā)生與系列電影萌芽(1905-1925)
節(jié) 影像:在借鑒與模仿中開展本土化實踐
第二節(jié) 影戲:在承繼與改造中積累民族化經驗
第三章 初興與流轉:大制片時代的系列電影生產(1926-1949)
節(jié) 商業(yè)類型拓展與系列電影初興
第二節(jié) 抗日戰(zhàn)爭與系列電影的銷匿
第三節(jié) 解放戰(zhàn)爭與系列電影的流轉
第四章 缺席與在場:紅色年代的系列電影形態(tài)(1949-1976)
節(jié) 建構紅色年代的人民電影
第二節(jié) 從工農兵類型到“樣板戲”系列
第三節(jié) 文化承繼與電影美學變異
第五章 匯通與融合:改革開放時代的系列電影生產(1977-2000)
節(jié) 啟蒙、改革與被遮蔽的“娛樂片”系列
第二節(jié) 后現(xiàn)代、全球化與漸顯的“主旋律”系列
第六章 走向體系整合: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的系列化結構(2001-2020)
節(jié) 重新結構的21世紀中國電影
第二節(jié) 類型再造與藝術轉向
第三節(jié) 從類型到系列的演化
下編 中國系列電影的形式美學與文化實踐
第七章 系列電影的本體結構與理論范式
節(jié) 耗散結構理論與電影演化
第二節(jié) 理論的轉向:從沉默到闡釋
第八章 敘事與風格:中國系列電影的影像呈現(xiàn)
節(jié) 系列化文本:存在與轉化
第二節(jié) 經典模式與文化呈現(xiàn)
第九章 利潤驅動:當下中國系列電影的體制格局
節(jié) 當下中國系列電影的存在狀態(tài)
第二節(jié) 影像現(xiàn)實與范式拓展
第十章 超越好萊塢:在破舊立新中走向穩(wěn)定結構
節(jié) 好萊塢系列電影與當下中國市場
第二節(jié) 民族美學與系列電影建構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