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精神與文論傳統》旨在探索如何接續(xù)文論傳統,對優(yōu)秀傳統文論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當代中國文論的話語建設和理論建構,提供民族文化的有益的思想資源。圍繞兩大主要問題展開專題研究:上編闡述中國傳統的文士精神及其現代意義。梳理從先秦游士、策士向漢代大一統政治結構中辭人、儒士的轉變,文士階層的形成,文士與辭人的分途,劉勰《文心雕龍》對“文士”精神的基本認知和定位。梳理傳統“文士”精神的現代走向,闡論其存在的歷史問題,探索如何激活傳統“文士”精神的當代意義,發(fā)揮其當代的文化價值。下編闡論由傳統文論向現代文論轉型過程中的理論問題。通過中國文學史上的北游南歸與文化認同、民國初年通俗教育研究會的小說審查、現代國文教育中的文學理論問題、“寒衣曲”的古今演變、當代舊體詩的理論歷程等專題研究,對近現代轉型時期產生的一些文學基本觀念進行重新審理,提出建設貫通古今、本位而開放的“中國文論”。在古與今的問題上,打破現代文論與古代文論的疆界,實現貫通古今的文論研究;在中與西的問題上,堅持立足本土、視野開放、以我化人、以中化西的原則。站在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上,面對當代社會現實, 建設性地思考中國未來文化發(fā)展的需求,從中華文化的“天人之際”“家國情懷”“安心立命”“多元包容”的人文思想出發(fā),對中國文論的性質特征和價值做出切實的闡釋與評判,尊重中國文論政治性、倫理性和審美性相統一,經驗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特征,闡發(fā)中國文論的基本思想與理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