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言
章 “儀式”與行為模式
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社會科學和人文的聯合?
行為模式的類型學
儀式的分類學
深入的盤點
“為”與“形”
中國的“禮”與“祭”
社會現象的魔力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掠奪與分配
祭祀的終結?
小結:一種家族相似
第二章 為何祭祀?
印度:儀式的張力與必要性
人類學的起源
祭祀的機制?
暴力與交換
安第斯山脈的祈雨祭祀
馬達加斯加:牛與米
安第斯山脈:宇宙觀、禮物與回禮
第三章 穿行薩滿教
埃利亞德受人質疑的精神遺產:從昏迷(trance)到盟約(alliance)
在薩滿教起源地
非洲薩滿教?
拉丁美洲:新時代運動和全球化
巫師與薩滿
臺灣少數民族與薩滿教
戲劇與療愈
第四章 儀式與社會變遷——農業(yè)儀式的轉變
儀式的混雜性:游走在小麥與玉米之間
非洲:儀式與集體意識
儀式的韌性與適應
第五章 臺灣少數民族的小米儀式
亞洲和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小米
臺灣少數民族社會的傳統(tǒng)小米文化
小米和小米酒:身份標記與族群政治
第六章 瑪納的普遍性
莫斯與瑪納的普遍性
凡爾賽與法蘭西民族的“瑪納”
第七章 城邦“polis”與民族“nation”
城市與共和國
什么是城邦(polis)?
現代城市中的城邦懷古
神圣的空間化與政治的意象
在歷史與自然之間
共和理性與民族激情
第八章 儀式、城市與文化混雜
城市中的宗教巡游:中國、歐洲、拉丁美洲
城市中的抗爭與儀式的創(chuàng)造性
空間與信仰
“自我封閉”與他人的經驗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