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認為,《論語》這本書所宣講、所傳布、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guī)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言語、活動中了,已成為規(guī)范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準則和指南,還作用于人們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關中國文化的某種"心魂"所在?;凇墩撜Z》的重要,李澤厚利用當代的語言觀念重新進行了譯注,并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對于《論語》的原文及精神做了當下的申述、評論和闡釋,并結合中西方哲學、文化、思想上的比較與分析,賦予《論語》新的意義,此即所謂"今讀"。其中,培育人性情感,了解和區(qū)分宗教性私德與社會性公德,重視和把握個體命運的偶然,是《論語今讀》三重點。作為對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論語今讀》表達了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面,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對于本書的讀者來說,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