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人。 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翻譯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被國際友人譽為 “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chuàng)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家書涉及教育子女和家庭諸事,也有許多在逆境中的心境剖白,可謂豐子愷晚年處境、心境的真實寫照。豐子愷之孫豐羽說:“隨著父親考上天津大學去了外 地,爺爺開始了和父親長達十多年數百封的通信,彼此之間除了噓寒問暖、相互關心,更多的是唐詩接龍、宋詞藏字,讀圣賢書、學天下理。家長里短飽含父子親情,社會閑談傳遞處世之道,彰顯華夏文化的傳統(tǒng)思想,蘊含敦親睦族的禮讓謙卑。”在豐子愷的愛的教育下,豐家的孩子快樂成長,在各行各業(yè)都取得了較高成就。 傅雷( 1908 -1966 ),字怒安,號怒庵,生于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傅雷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家書系傅雷夫婦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兩個孩 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 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了中國的典范父母。傅敏曾說:“爸爸媽媽給我們寫信,略有分工,媽媽側重于生活瑣事,爸爸側重于啟發(fā)教育。” 樓適夷曾說過:“《傅雷家書》的出版, 是一樁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 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梁啟超(1873-1929),近代著名思想家、學者、作家、政治活動家。從自己的社會際遇和閱歷出發(fā),以獨特的教育方法將自己的學識和感悟潤澤在兒女身上,使九個子女各有成就,堪稱中國家庭教育的楷模。“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是他教育成果的最好寫照。他從自己的社會際遇和閱歷出發(fā),以獨特的教育方法將自己的學識和 感悟潤澤在兒女身上,使九個子女各有成就,堪稱中國家庭教育的楷模。他們分別是: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令嫻),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西點軍校畢業(yè)的愛國英才梁思忠,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經濟學家梁思達,社會活動家梁思懿,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后參加革命的梁思寧,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史學家傅斯年有言:“梁任公之后嗣,人品學問,皆中國之第一流人物,國際知名。”曾國藩( 1811 -1872 ),湖南湘鄉(xiāng)白楊坪(今屬雙峰)人,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官至兩江總督、直 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曾國藩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的種種實踐與思考以家書的形式對后代產 生重要影響。有學者曾說過:“曾國藩之于后人的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領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凈十倍。”在治家教子方面,他繼承祖訓的治家宗旨,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良好的家風造就了曾氏家門后人才俊輩出。弟弟曾國荃官至兩江總督,兒子曾紀澤、曾紀鴻分別為外交家、數學家。兩百年間,家族杰出人才二百四十余人,遍布外交、數學、化學化工、 文學藝術、軍政實業(yè)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