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緒論
一、邏輯起點和內容主旨
二、學術參照
三、問題的形成和反思
第一章 重審中國舞蹈史研究
第一節(jié) 中國舞蹈史研究的發(fā)端
一、知識分科的思想背景
二、“樂舞詩”分家的時代背景
三、劇學研究中的中國舞蹈史書寫
四、文史學者的中國舞蹈史關照
第二節(jié) 中國舞蹈史的專業(yè)研究
一、舞蹈進入學術制度
二、歐陽予倩與中國古代舞蹈史的專業(yè)修撰
三、舞蹈史觀之別與學科格局
第三節(jié) 中國舞蹈史研究反思
一、史學三要素:史料、史觀和史述
二、舞蹈史料解讀中的空間意識
三、舞蹈史研究中的史觀“去蔽”
四、舞蹈史述中的“看見”與“無視”
第二章 人類學方法反思與舞蹈個案調查
第一節(jié) 田野調查和學術整體觀
一、西方學術中的田野調查
二、人類學的本土化和知識生產
三、中國學術整體觀中的“田野意識”
第二節(jié) 舞蹈采風中的人類學考察
一、人的遷徙和歷史文化沉淀
二、舞蹈動作變化的通則和分層
三、文化的原真和辨?zhèn)?nbsp;
第三節(jié) 個案調查之一:民俗舞蹈和身份認同
一、漢族禮俗中的“他者”
二、地緣關系中的文化適應 三、身份意識和舞蹈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個案調查之二:軍隊舞蹈和國家意志
一、陣營內外
二、重塑舞蹈樣式
三、時代境遇
第三章 舞蹈評論及其實踐
第一節(jié) 舞蹈評論的“識”與“述”
一、舞蹈評論的對象和視角
二、認識身體語言
三、對舞蹈的描述與闡釋
四、文字修養(yǎng)和審美輸出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民間舞蹈的當代創(chuàng)新
一、 當代民間舞蹈的傳統(tǒng)構成
二、傳統(tǒng)延續(xù)和思維定勢
三、“新與舊的適應”
第三節(jié) 西方經典文本的舞臺演繹
第一小節(jié) 群戲“一顆菜”
二、反串中的性別張力
三、“一桌兩椅”和草根精神
四、喚醒身體的感受力
五、創(chuàng)新的內在驅動
第四節(jié) 跨文化交流中的舞蹈創(chuàng)作
一、誤讀和發(fā)現(xiàn)
二、動作發(fā)生和文化“轉義”
三、文化鏡像中的自我
附錄:他山之石
附錄一 明清之際文人的視聽審美
一、潘之恒和李漁的審美生活
二、關于唱念的審美
三、關于戲曲身段的審美
附錄二 戲曲身段藝訣與舞臺表演實踐
一、關于《明心寶鑒》《梨園原》的考證
二、身段藝訣與表演實踐之間的流變
三、身段的內在依據與敘事追求
附錄三 史料拓展、史觀呈現(xiàn)和歷史敘事
一、知識形態(tài)和史料拓展
二、史料取舍和史觀呈現(xiàn)
三、史實溝壑和敘事可能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