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為你好”的詛咒
除了學習, 什么都不許做
想看到母親沮喪的樣子
住在體內的另一個自己
徹底告別“以母之名”
這都是為了你好啊
踏上社會后患上抑郁癥
母親也曾是受害者?。?
第 2 章 考上第一志愿也無法愈合的傷口
兒子養(yǎng)成了吃發(fā)根的習慣
因為做不完補習班的作業(yè)離家出走
用輟學逃避父母的過度干預
父親的一封信化解了兒子的危機
弟弟因畏懼母親而發(fā)病
第 3 章 進食障礙與順手牽羊——孩子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家教的辱罵
這里不是我選的地方
沒經歷過叛逆期, 卻出現了進食障礙
為女兒學習教練技術, 得到救贖
夢見用百科全書毆打父親
順手牽羊、小偷小摸和惡作劇電話都是求救信號
親子關系是可以修復的
只要有容身之地,船到橋頭自然直
第 4 章 逃進避難所的女孩遠多于男孩
女孩的風險更大
能逃出來就很了不起了
教育指導與虐待有何不同?
虐待的基數正在不斷擴大
“滾出去”等于“去死吧”
第 5 章 斯巴達式教育鑄就的“成功”是否值得稱頌?
發(fā)生在富裕家庭的虐待
要求孩子海量閱讀其實體現了大人的自私自利
為什么不能體罰?
日本曾是孩子的“天堂”
“教育虐待”一詞的沖擊力
第 6 章 披著理性外衣的情緒暴走
大考結束后走上絕路
致命兇器——“為什么做不到?”
“承諾”將父母的憤怒合理化
“無法包容孩子的軟弱”也是一種軟弱
成功體驗與恥辱體驗的交匯
第 7 章 釀成教育虐待的兩種功能失調
“學歷”本是公平的通行證
創(chuàng)造“正確答案”的能力更重要
成功不是父母的功勞,而是孩子本身底子好
商業(yè)原理污染了教育
“人力資源開發(fā)”不等于“教育”
家庭層面的功能失調更為棘手
有時也需要求助于專家
第 8 章 父母“無能為力”又何妨
“行為不端”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求救信號
陪著孩子一起惶惑不安就夠了
孩子會將生命注入自己的話語
“孩子是社會的財富”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大人耐不住自由, 孩子的人權就無法 得到保障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