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明代徐元太撰,是一部輯錄并匯編先秦至明代中葉文獻中與譬喻有關內容的類書。徐元太(1536~1617),字汝賢,安徽宣城人。明嘉靖乙丑(1565)進士,歷任知縣、吏部考功主事、山東參政、浙江按察使、順天府尹。萬歷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以巡撫身份赴四川平叛,功勛卓著。后官至刑部尚書。晚年致仕,居家專心著述。“譬喻說理”是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一種修辭方法。從先秦典籍到后世佛書、道論,這一方法無不貫穿其中,以精彩紛綸的妙喻,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智慧。明清時期,類書的編纂、出版、閱讀均趨于繁盛。徐太元別出手眼,以“譬喻”這一特殊的修辭方法為聯結點,將古代典籍中有關段落、辭句匯為一編。全書編纂歷經二十多年,共120卷,約90萬字,引書近三百種,范圍涉及經、史、子、集及釋、道諸書,蔚為大觀。取“匯喻為林”之意,名之曰《喻林》。該書分造化、人事、君道、臣術、德行、文章、學業(yè)、政治、性理、物宜10個門類。每門又分若干子目,一共585類。層次分明,類目清晰,綱舉目張。作者一洗古代類書多割裂刪改原文的積習,引書態(tài)度嚴謹,注意保留詩文原貌;且逐條注明書名、作者、卷數、篇名,便于讀者按圖索驥,引申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