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島由紀夫的諸多作品中,《金閣寺》一經出版便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是三島由紀夫的成名之作。它取材于真實發(fā)生的社會事件:1950年7月,京都鹿苑寺中,21歲的見習僧人自焚并燒毀舍利殿,殿中的國寶、足利義滿像也一同變?yōu)榛覡a。此事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而此事件成為了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題材。這是一部充滿悲劇性幻滅美學的作品,三島由紀夫以見習僧人溝口的口吻,講述了燒毀金閣寺的心路歷程?!叭祟悅€體本身易于毀滅,卻可以通過繁殖得到永生;金閣寺看似有著永不毀滅的美麗卻存在著被抹去的可能性。”溝口的美學觀指引著他,為了將美從一次性的事物變?yōu)闊o形無相無處不在的存在,終于走上了燒毀金閣寺的道路。 小說透過細膩的手法,讓我們既看到了一位位生動的人物,也瞥見作者矛盾個性的冰山一角。主人公溝口從開始的自卑,到慢慢發(fā)現自我,直到后面的肯定自我,可以說這是一部“建立自我”的小說。《金閣寺》可以稱得上三島由紀夫美學的集大成之作。也正因如此,這部經典之作非常值得每一位渴望走入三島由紀夫內心的讀者細細研讀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