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五輯》為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老師、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內外相關領域研究者的論文集。本期論文觀點新穎,內容詳實。所選論文均為該領域較新成果。經學部分:陰法魯先生大學畢業(yè)論文《先秦樂律初探》,利用甲骨、金文等文字學知識考證律與同的本義,在此基礎上比較研究中國樂律與西方樂律,體現(xiàn)出多重證據的方法意識和鮮明的現(xiàn)代學術眼光。張億《謝章鋌〈毛詩注疏毛本阮本考異〉稿本考》對比分析謝章鋌《毛詩注疏毛本阮本考異》的初稿本、謄清本與郭則?V整理之《敬躋堂叢書》本,說明利用謄清本可以糾正《叢書》本的文字錯訛,且能補充不見于初稿本、《叢書》本的內容。史學部分:張彧《李笠〈廣史記訂補〉考述》,從《史記》體例發(fā)微、文字考試、文字??薄⑷易⒖闭`等四個方面考述了李笠《廣史記訂補》體現(xiàn)的《史記》研究成果,幫助后學者更好地利用學習此書。許峻瑋《日本京都大學藏〈三朝北盟會編〉舊抄本的遞藏過程與文獻價值》詳細介紹考辨了京都大學藏鈔本《三朝北盟會編》的遞藏源流、文獻價值、版本價值,為后世《三朝北盟會編》整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文獻資料。子部部分:王傳龍《祠堂本〈西山讀書記〉的底本、校本與臆改》厘清了清代《西山讀書記》通行本祠堂本的來龍去脈,指明祠堂本為拼合而成,存在變亂體例、自行臆補、文字漫漶等問題,為后世利用《西山讀書者》提供參考。陳騰《明刻〈諸病源候總論〉發(fā)覆》,比對存世明刻諸本的物理特征和關鍵異文,厘清其版本源流,并對明代刻書史中修版、補板、翻刻、書商合作等提供了非常典型的研究例證。趙江紅《〈演禽三世相〉成書考》通過該書版式、內容及成書情況的分析,考辨該書其實是由三種書拼合而成,該書不僅在版本學史、圖書出版史上頗有代表性,在科技史、民俗史、宗教史等領域也值得研究。關靜《〈類說〉天啟刻本之生成與明代后期的書籍刊刻》一文考察明天啟刻本《類說》版本存留之卷次拼合痕跡,探討該書從七十卷到通行本六十卷的變化過程、刻書人的“特異性”操作,分析細致透辟,是古書流傳演變及明代后期書籍刊刻研究的極好范本。集部部分:李更《集句詩背后的古人知識世界》以元代郭豫亨《梅花字字香》為例,分析《字字香》所集詩句與同時期流行類書《錦秀萬花萬花谷》《全芳備祖》《瀛奎律髓》、總集《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等書中存在的大量重疊現(xiàn)象梳理《字字香》集句詩寫作的“元件”來源,在此基礎上考述古代中下層文人知識來源、知識結構、審美情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