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001
序二/007
前言/011
第一章|南都前傳:殊途同歸的發(fā)起人/001
“非公募基金會肩負著第三部門的希望”/005
“慶治,你要辦的基金會可以提前啟動了”/010
周慶治的朋友們:“要拿出一些錢還給社會”/013
“使更多民間組織快速發(fā)展起來”/015
※理論映照/020
※行思回顧
中國NPO治理現狀和展望:從英雄時代到制度時代(徐永光)/021
第二章|打造第二個“希望工程”:第一次戰(zhàn)略規(guī)劃/033
從“我不同意”中啟航的理事會/036
從農村兒童到流動兒童,轉型社會的教育難題/038
出人意料,200萬資助乏人問津/041
新公民學校變成“黑洞”?/045
※理論映照/052
第三章|新公民計劃:理想與效率的碰撞/053
“新公民計劃不是希望工程”/057
“永光要做,我也就遷就了,讓他先試試看”/062
“你罵他我心里很難受,你不如罵我程玉”/068
“可行性報告”,還是“可行的報告”?/074
※理論映照/080
※行思回顧
新公民學校項目反思(程玉)/082
第四章|回應公益行業(yè)的關鍵需求:第二次戰(zhàn)略規(guī)劃/093
打破理事會僵局,“南都必須做個戰(zhàn)略調整了”/096
“在推動民間組織發(fā)展中扮演助推器的角色”/103
“如果讓我自己科學打分,50分都不到”/107
南都再出發(fā)——“怎么選擇似乎很清楚了”/112
※理論映照/122
第五章|銀杏伙伴:分拆上市,還是分家獨立?/125
“草根也是精英,要給這些人實實在在的支持”/129
投資于人——“中國公益人終于有這樣的一天了!”/132
“放飛銀杏”另有隱情/139
“要是按照永光說的那樣發(fā)展,死路一條”/143
※理論映照/150
第六章|聚焦社會創(chuàng)新的規(guī)模效應:第三次戰(zhàn)略規(guī)劃/151
“整個基金會,包括我們理事會,也說不清楚”/154
“周總對這個戰(zhàn)略其實很不滿意”/159
“找到了興奮點,有了當年做希望工程的感覺”/164
“總得有人批評,總得有人說好話,總得有人折衷”/172
※理論映照/177
※行思回顧
在南都公益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周慶治)/179
第七章|中國好公益平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183
“你現在是不是對南都有深深的危機感?”/186
“不是組織的規(guī)?;?,而是影響力的規(guī)?;?rdquo;/191
“擱置爭議”,“不妨花一兩年時間,讓團隊深入下去”/197
“回到我們的原點、使命與抱負”/201
※理論映照/210
附錄1|南都基金會歷屆理事會成員及秘書處負責人名錄/211
附錄2|南都基金會理事會、專門委員會、秘書處構架圖及職能介紹/213
附錄3|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會工作制度/214
后記|使命是個好東西/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