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重要之事一規(guī)范倫理學卷(上)》進一步發(fā)展了《理與人》中的理由理論,對理由的主觀主義展開了更詳盡的反駁,為理由的客觀主義提供了更有力的辯護。帕菲特基于其理由理論,試圖重勘道德哲學的版圖,打破“后果主義者與義務論者之間存在著根本分歧”這一公認的假定,重構并且發(fā)展出他認為更好的康德式義務論與斯坎倫契約論,然后表明重構之后的三種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趨同性,可以說是從不同的側面攀登同一座山峰,從而獲得規(guī)范倫理學的“三重理論”?!墩撝匾乱灰?guī)范倫理學卷(下)》主要包括沃爾芙、伍德、赫爾曼和斯坎倫的四篇批判性論文與帕菲特的回應。四位評論者從不同方面討論一個問題:帕菲特試圖證實會趨同的各種道德觀點,在何種程度上是其常見觀點的真實版本。沃爾芙認為帕菲特的康德式版本限制了自主性在康德道德哲學中的重要性。伍徳認為帕菲特的思想試驗論證是無效的。赫爾曼認為康德主義與后果主義在方法論上有著深刻的“不匹配”,試圖組合它們必然會扭曲康德自己的論說。斯坎倫認為帕菲特對其理論的重構錯失了某些重要的成分。帕菲特對批評做出了詳盡的回應,其總體精神是他不需要執(zhí)著于三種理論的原意,而是要找到三種理論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