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guī)范基礎
第一節(jié) 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經濟學理由
一 市場力量的不正當行使及相關福利損失
二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調整的約束條件
第二節(jié)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調整的目標和原則
一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調整的目標結構
二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調整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guī)范類型及其建構路徑
一 “行為類型化”的價值及其局限
二 路徑拓補:以損害類型為基礎的規(guī)范建構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扭曲性濫用
第一節(jié) 差別待遇的雙重語境
一 作為經濟學范疇的差別待遇
二 作為反壟斷法調整對象的差別待遇
第二節(jié) 差別待遇可能涉及的不同規(guī)范類型
一 剝削損害和剝削性差別待遇
二 一線損害和排他性差別待遇
三 二線損害和扭曲性差別待遇
第三節(jié) 扭曲性濫用的法律分析框架
一 差別待遇行為的違法性構成
二 正當理由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剝削性濫用
第一節(jié) 剝削性濫用的法理基礎
一 剝削性濫用的經濟理論演變
二 禁止剝削性濫用的價值依托
三 剝削性濫用在我國《反壟斷法》中的依據
第二節(jié) 不公平高價
一 不公平高價的認定方法
二 不公平高價反壟斷規(guī)制的潛在困難和弊端
三 不公平高價反壟斷規(guī)制的限定條件
第三節(jié) 其他剝削性濫用行為
一 不公平低價
二 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三 剝削性價格歧視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排他性濫用
第一節(jié) 企業(yè)排他行為的經濟理論演變
一 作為經濟學范疇的“排他”及其辨別難題
二 排他行為的規(guī)范基礎及不同反壟斷經濟學流派
第二節(jié) 排他性濫用反壟斷法規(guī)則的體系性差異與中國化取向
一 反壟斷法的“二元典范”
二 排他性濫用反壟斷法規(guī)則的體系性差異
三 差異的必然性及其解釋
四 排他性濫用反壟斷法體系的中國化取向
第三節(jié) 排他性濫用的法律分析:類型化規(guī)則與概括性標準
一 規(guī)則、標準以及反壟斷法的分析方法
二 排他性濫用行為的結構化合理分析
三 排他性濫用的概括性判斷標準和一般性定義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節(jié)
第五章 單獨市場支配地位
第一節(jié) 市場支配地位與市場力量的混同
一 不同概念術語的初步考察
二 市場支配地位與市場力量的混同
三 概念混同的緣由
四 區(qū)分市場支配地位與市場力量的理據
第二節(jié) 市場支配地位的相關性和不同成因
一 市場支配地位的相關性
二 市場力量的“反相關性”
三 基于不同成因的市場支配地位及其反壟斷法關注
第三節(jié) 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
一 市場支配地位認定的綜合方法
二 市場份額
三 進入壁壘
四 買方抗衡力量
五 新經濟中的市場支配地位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共同市場支配地位
第一節(jié) 寡頭壟斷問題與反壟斷法的困境
一 經濟學中的寡頭壟斷與默契共謀
二 寡頭默契共謀的反壟斷法調整:困境與出路
第二節(jié) 共同市場支配地位的制度實踐
一 共同市場支配地位的規(guī)范演變
二 我國《反壟斷法》關于共同市場支配地位的規(guī)定
第三節(jié) 我國反壟斷法中共同市場支配地位的規(guī)范建構
一 共同市場支配地位的法律分析框架
二 共同市場支配地位的關聯(lián)問題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附 OECD“數(shù)字市場的濫用支配地位”論壇介評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