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20世紀70年代初的英國社會,在應對“行兇搶劫”現象時會走入極端?本書從社會暴力問題所引發(fā)的政治、輿論反應和波及全社會的道德恐慌入手,深入考察了經濟衰退、階級矛盾加劇、社會共識瓦解和政治合法性危機的背景下,英國社會文化霸權斗爭和意識形態(tài)合法性重構的文化機制問題。行兇搶劫所引發(fā)的道德恐慌,蘊含著一種針對社會秩序面臨挑戰(zhàn)和崩潰風險的焦慮和恐慌,其根源遠遠超出了普通街頭犯罪行為所帶來的治安威脅,背后蘊含的是對既有道德秩序和主導意識形態(tài)危機的深刻擔憂。整個英國社會把暴力犯罪的“暴增”看作社會秩序整合失敗,白人主導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二戰(zhàn)以來通過福利國家政策確立的社會共識日益分崩離析的征兆。行兇搶劫以及媒體圍繞這一議題所建構起來的道德恐慌成為深層社會矛盾的一個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