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承篇
第一章 在大歷史視野中推動中華文化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五千年文明與“中國特色”
第二節(jié) 百年中國共產黨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第三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歷程
第四節(jié)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文化建設回顧
第五節(jié) 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
第六節(jié) 文化制度:“定一長期性選擇之標準”
第二章 中國古文明元素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講好“元中國時代”的故事
第二節(jié) 《禮記》祭禮的意義及價值
第三節(jié) 孔子的“樂”觀與“美好生活需要”
第四節(jié) 董仲舒“為政之理”之形上建構
第五節(jié) 董仲舒對《春秋》的意識形態(tài)轉換
第六節(jié) 從顏元“學琴”譬喻看由技臻道
第七節(jié) 李二曲心學的內在修養(yǎng)
第三章 近世學人文化史探索的啟發(fā)
第一節(jié) 以西哲之長補我民族思維之不足
第二節(jié) 費希特論民族復興之方法
第三節(jié) 黃炎培職業(yè)教育實學思想
第四節(jié) 錢穆的中國文化史觀
第五節(jié) 白謙慎論藝術與交往的互動
第六節(jié) 構筑“中華心學”體系的當代價值
現(xiàn)實建構篇
第四章 從意識形態(tài)視角看中華文化傳承
第一節(jié)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匯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雙創(chuàng)”中的幾個輿論難點
第三節(jié) 完整準確地理解“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第四節(jié) 孔子雕塑“落戶”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第五節(jié) 從“用典”到“觀點”
第六節(jié) 今天我們如何來讀“經典”?
第五章 在弘揚中華文化中增強理想信念
第一節(jié) 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
第二節(jié) “初心”與“使命”
第三節(jié) 理想信仰的文化基石
第四節(jié) 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情懷
第五節(jié) 用革命英雄主義鑄就“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第六節(jié) 從前輩走過的路中汲取奮斗的力量
第七節(jié) 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
第六章 以實學理念深固當代治理根基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治理制度舉要
第二節(jié) 中國特色治網之道
第三節(jié) 用實學理念服務治國理政
第四節(jié) “實干”的含義及其價值
第五節(jié) 把勞動提升到精神和智慧的層次
第六節(jié) 新時代新實學
第七節(jié) 實事求是:徹底糾治形式主義
第八節(jié) 解決形式主義應有辯證思維
第七章 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強自身建設
第一節(jié) “革命”與“自我革命”
第二節(jié) 百年大黨的自我革命
第三節(jié) 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著力點
第四節(jié) “三注重”背后的家道觀
第五節(jié) 從知行合一的角度要求自己
第六節(jié) 借鑒古代對官員的“干凈”要求
第八章 多維發(fā)力推進中華文化復興
第一節(jié) 文藝為美好生活賦能
第二節(jié) 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貫穿”到高等教育中
第三節(jié) 弘揚中醫(yī)藥文化
第四節(jié) 提升主流媒體網上傳播力
第五節(jié) 建構“中國風格”話語表達方式
第六節(jié)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根基
第七節(jié) 文化多樣性與維護我國文化安全
創(chuàng)新展望篇
第九章 中華語典的當代轉化與發(fā)展(上)
第一節(jié)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第二節(jié) 智者順時而謀
第三節(jié)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
第四節(jié) 風雨不動安如山
第五節(jié) 于安思危,于治憂亂
第六節(jié)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第十章 中華語典的當代轉化與發(fā)展(下)
第一節(jié)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第二節(jié)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第三節(ji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四節(jié) 為政之道,修身為本
第五節(jié)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第六節(jié)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
第十一章 中華經典《論語》部分章句今解
第一節(jié) 從“理解”看讀經之方法
第二節(jié) “經史合參”讀《論語》
第三節(jié) 《論語別裁》的辨正及體悟比證方法
第四節(jié) 《論語·學而》部分章句今解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