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對三個問題的回答:第一,我國風險投資網絡中網絡社群有何種具體表現?第二,何種因素決定并影響了網絡社群的形成?第三,各種因素影響風險投資網絡社群形成的內在機理如何?為回答這三個問題,本書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第一,通過對我國聯合風險投資“抱團”現象的考察,并結合網絡社群相關研究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將風險投資的研究擴展至中觀社群層面,對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網絡社群進行動態(tài)識別,進而利用拓撲的思想和方法,繪制不同時間窗風險投資網絡社群拓撲結構圖并分析。第二,基于上述對風險投資網絡社群現象的考察,結合社群成員流動性、互動關系、資源與能力的異質性及空間分布狀況,并在對風險投資社群凝聚性、穩(wěn)定性特征分析的基礎上構建測度模型,以此來測度社群的社群度。從網絡的拓撲結構方面,以不同社群其節(jié)點度方差比的差異為標準,將風險投資網絡社群劃分為領導者型社群與自組織型社群,進而分析我國風險投資網絡典型社群。第三,基于文獻的歸納與理論分析,從風險投資機構、二元關系、網絡屬性等三層面對影響網絡社群形成并反映我國風險投資網絡發(fā)展實際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歸納出聲譽、投資經驗、地理鄰近等十個影響因素,進而針對這些因素選取16個影響因素測度指標,運用因子分析法將其降維精煉為四個代表并決定風險投資網絡社群形成的主因素:互補需求、連接整合、認同感知和地理鄰近,為網絡社群形成機理的剖析做好理論的前期鋪墊。第四,在對影響風險投資網絡社群形成因素探索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對資源依賴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等相關理論的回顧與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