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夜色不溫柔
在思想連鎖中發(fā)現“北京”
范士白:讓日本人恨入骨髓的“日本間諜”
當內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
沖繩戰(zhàn)場的“收尸人”
南京大屠殺之后,寫詩是必要的
Ⅱ 劫痕
淪陷下的北平中秋
“No more,Hiroshima!”
攜手剝洋蔥的“軍國少年”
村上春樹:“反核宣言”背后的沉默與虛無
Ⅲ 中間人
從文載道到金性堯
“滿映”的“野獸”與美女
戰(zhàn)爭下的李香蘭
我與梅娘過往錄
Ⅳ “不抵抗”主義
寺田老師
不換泡澡水的日本人
從“九州男兒”到“佛系男兒”
帶著“天敵”逛京都
Ⅴ 兩種曖昧,都撼動世界
兩種曖昧,都撼動世界
通往唐招提寺之路
在日本,越界的尷尬與沖動
那些日本作家被貓重新定義著
Ⅵ 移動的批評
奈良本辰也的日本文化論
“夜行性肉食動物”的精神史
柄谷行人:移動的文學批評
Ⅶ 聆聽
說說日本、戰(zhàn)爭,還有“AV”
作為“他者”存在的中國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