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語言文字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

定 價:¥98.00

作 者: 曾利沙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721501 出版時間: 2022-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翻譯認知過程研究 : “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以探究翻譯的“義—意”形態(tài)識解機制為重點,以溯源“義—意”形態(tài)成因及其體認與建構范式為哲學基礎,以表征翻譯理解與表達認知過程的區(qū)間規(guī)律為旨歸,系統(tǒng)闡釋了翻譯認知過程的主客觀互動及其理據(jù),從不同維度揭示了翻譯活動的本質。《翻譯認知過程研究 : “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的顯著特色是宏觀—中觀—微觀統(tǒng)一,剖析從義素、語詞、概念、短語、命題、語句到句段和語篇層次“義—意”的體認與建構的動態(tài)過程?!斗g認知過程研究 : “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創(chuàng)新性地建構了翻譯過程的“體認—建構范式”和“翻譯認知過程識解機制結構鏈”,突出了可分析、可闡釋、可描寫、可推論、可確證、可操作的科學方法論。

作者簡介

暫缺《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義-意體認與建構新范式》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1
第二章 認知思維與翻譯過程研究的概念辨析 9
2.1 概說 9
2.2 “認知”與“認知過程”及相關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1
2.3 “體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3
2.4 “思維”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5
2.5 “翻譯”與“翻譯過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8
2.6 “研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19
2.7 “理解”與“表達”研究的內涵與外延 22
2.8 小結 23
第三章 翻譯過程“義—意”體認與建構研究的哲學基礎 24
3.1 概說 24
3.2 “義—意”識解與表達體認研究的哲學基礎 25
3.2.1 “義—意”識解研究的科學哲學觀 27
3.2.2 “義—意”識解研究的實踐哲學觀 29
3.2.3 “義—意”識解研究的分析哲學觀 32
3.2.4 “義—意”識解研究的價值哲學觀 33
3.2.5 “義—意”識解的本體論研究觀 34
3.2.6 “義—意”識解研究的方法論哲學觀 35
3.3 “義—意”發(fā)生論的心理學基礎 37
3.4 “義—意”體認與建構宏觀—微觀理據(jù) 38
3.4.1 宏觀理據(jù) 38
3.4.2 微觀理據(jù) 39
3.5 “義—意”的形態(tài)特征與研究內容 41
3.6 小結 44
第四章 翻譯過程“義—意”體認識解與建構的認知機制 45
4.1 概說 45
4.2 自然環(huán)境體認與時空感知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45
4.3 社會體認與角色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47
4.4 生活體認與關系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48
4.5 形象體認與情感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0
4.6 感官體認與精神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3
4.7 經驗體認與心智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5
4.8 靜態(tài)與動感體認互動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7
4.9 英漢文化共性與差異體認的“義—意”識解與建構 59
4.10 小結 61
第五章 “解碼—自證/他證—編碼”模式:“義—意”體認—建構過程連續(xù)統(tǒng) 62
5.1 概說 62
5.2 “解碼—自證/他證—編碼”認知過程研究的拓展維度 68
5.3 “義—意”體認與建構的翻譯過程心理激活鏈 69
5.3.1 符號激活概念,概念激活義素 71
5.3.2 義素激活內涵,內涵激活特征 75
5.3.3 特征激活意象,意象激活形象 76
5.3.4 想象激活參與,參與激活體驗 77
5.3.5 體驗激活知覺,知覺激活辨析 78
5.3.6 辨析激活判斷,判斷激活“義—意” 80
5.3.7 義—意激活語境,語境激活模擬 82
5.3.8 模擬激活行為,行為激活關系 83
5.3.9 關系激活參數(shù),參數(shù)激活關聯(lián) 84
5.3.10 關聯(lián)激活描述,描述激活建構 87
5.4 小結 90
第六章 “義—意”體認與建構過程中的認知思維形態(tài) 92
6.1 概述 92
6.2 認知思維運作原理與思維規(guī)律表征 94
6.3 “義—意”體認與建構的認知思維形式與形態(tài) 96
6.3.1 概念范疇思維的認知模型 96
6.3.2 命題語義推導思維與規(guī)律表征 98
6.3.3 預設或前提推導思維認知機制 101
6.3.4 “含義—意向”推導認知機制的可證性 102
6.3.5 經驗邏輯思維與批判思維 105
6.3.6 交際語用意圖推理思維 106
6.3.7 事理邏輯推導思維 108
6.3.8 情感邏輯推理思維 109
6.3.9 形象邏輯推導思維 111
6.3.10 關聯(lián)邏輯推論思維 113
6.3.11 宏觀—微觀多維度綜合思維 114
6.4 小結 117
第七章 語境參數(shù)理論框架下的翻譯認知過程研究 119
7.1 概說 119
7.2 認知—語篇語言學理論的不足與局限 121
7.3 傳統(tǒng)語境論的不足與局限 123
7.4 語境參數(shù)的性質與定義重構 124
7.5 語境參數(shù)理論的可推論性假設 126
7.6 語境參數(shù)的語境化認知機制與運作原理 127
7.7 語境參數(shù)的分類方法與范疇化拓展 130
7.8 語境參數(shù)的理論職能與認知運作機制 133
7.8.1 語境參數(shù)的排他性認知機制 134
7.8.2 語境參數(shù)的可分析與可闡釋認知機制 136
7.8.3 語境參數(shù)的可操作性推導認知機制 138
7.9 小結 141
第八章 隱喻“義—意”識解與表達的主客觀理據(jù) 143
8.1 概說 143
8.2 隱喻“義—意”識解與表達的范疇化研究 145
8.3 隱喻“義—意”識解與評析的語境適切性原則 146
8.4 隱喻“義—意”的體認機制與創(chuàng)譯性主客觀理據(jù) 147
8.5 隱喻“義—意”識解推導的主客觀理據(jù)與規(guī)則演繹 150
8.6 隱喻“義—意”的知識圖式建構與主客觀闡釋機制 152
8.7 隱喻“義—意”識解的形象思維特征與主客觀理據(jù) 153
8.8 隱喻“義—意”識解的心智空間與概念整合之主客觀理據(jù) 155
8.9 隱喻“義—意”識解的生活形象體認之主客觀理據(jù) 158
8.10 小結 160
第九章 文學翻譯認知過程的本質屬性與譯者主體性 162
9.1 概說 162
9.2 語境張力與意義的動態(tài)建構性 163
9.3 譯者主體性與譯者能力結構 163
9.4 文學語言的意境體認與藝術再現(xiàn) 164
9.5 人物情感“義—意”體認的程序性描寫與藝術表現(xiàn) 168
9.6 人物性格特征與語勢“義—意”形態(tài)識解的藝術表現(xiàn) 172
9.7 召喚結構的“義—意”體認與藝術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 174
9.8 行為事態(tài)“義—意”的情景化體認與藝術再現(xiàn) 175
9.9 人物關系“義—意”的體認及其藝術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 177
9.10 小結 178
第十章 語篇“義—意”識解與表達閾限:主題與主題傾向關聯(lián)性融合 179
10.1 概說 179
10.2 語篇翻譯認知過程研究的宏觀—中觀—微觀理論框架 180
10.3 基本概念界定與重釋 182
10.3.1 何謂“話題” 182
10.3.2 何謂語篇“主題” 182
10.3.3 何謂“主題中心”論與解構“意義中心”論 183
10.3.4 何謂“主題傾向” 185
10.3.5 何謂“主題關聯(lián)性” 186
10.3.6 何謂“主題統(tǒng)攝性” 190
10.3.7 何謂“最佳關聯(lián)性語境融合闡釋框架” 191
10.3.8 何謂“語境閾限” 192
10.3.9 何謂“歷時性社會文化語境參數(shù)” 192
10.4 歷時文化語境下的主題統(tǒng)攝認知機制作用 194
10.5 小結 195
第十一章 宏觀—中觀—微觀視域下小說翻譯藝術表現(xiàn)的認知機制 196
11.1 概說 196
11.2 藝術意境再現(xiàn)與文學翻譯準則 197
11.3 主題及主題傾向統(tǒng)攝下的小說翻譯藝術表現(xiàn) 203
11.4 主題—意向統(tǒng)攝下的藝術再現(xiàn)認知機制 203
11.5 小結 215
第十二章 宏觀—中觀—微觀闡釋框架下的論說文與說明文文本翻譯過程闡釋 216
12.1 概述 216
12.2 論說文語篇翻譯過程的整體視域觀 217
12.3 “Measurements of a Good Life”翻譯過程認知機制闡釋 217
12.3.1 語篇“義—意”識解與表達問題解析 219
12.3.2 語篇翻譯認知機制的程序化描述 220
12.4 說明文語篇翻譯過程的認知機制與研究任務 228
12.5 Women’s Senses語段漢譯認知機制及其操作過程描述 229
12.5.1 主題中心概念的認知關聯(lián)性辨析 229
12.5.2 語段宏觀闡釋結構的建構 230
12.5.3 主題關聯(lián)性概念語義趨同的語境適切性 231
12.5.4 語境參數(shù)對主題關聯(lián)概念語義辨析的制約性 232
12.5.5 語詞概念語義的語境化趨同 233
12.5.6 語言風格的藝術再現(xiàn)與概念語義的語境化嬗變 234
12.6 宏觀框架統(tǒng)攝下的“老來樂”英譯認知機制及操作過程描述 236
12.6.1 宏觀框架結構要素內容的抽象與概括原理 239
12.6.2 話題與主題“義—意”形態(tài)的生成機制 240
12.6.3 句法邏輯語義關聯(lián)與意向性含意的識解與表達 242
12.6.4 概念語義識解的語境制約性 243
12.7 小結 244
第十三章 散文語篇翻譯體驗與建構過程解析 245
13.1 概述 245
13.2 散文風格特征及語篇翻譯過程研究的原則要求 245
13.3 散文語篇(節(jié)選)“The City Is Like Poetry”美感特征再現(xiàn)過程解析 247
13.4 散文語篇Altogether Autumn翻譯認知過程比較評析 251
13.4.1 語篇翻譯“義—意”識解的宏觀結構統(tǒng)攝機制的建構 257
13.4.2 語篇題目、主題及其傾向內涵特征突顯性 258
13.4.3 題目旨趣的語境適切性識解與表達 259
13.4.4 語篇風格特征識解與表達比較評析 261
13.4.5 主題傾向統(tǒng)攝下的情態(tài)意義語境適切性 263
13.4.6 經驗邏輯體認與“義—意”建構的語境適切性 266
13.4.7 人物語態(tài)形象化的語境體驗性與藝術再現(xiàn) 268
13.4.8 重譯及主客觀理據(jù)剖析 269
13.5 小結 272
參考文獻 273
主要參考詞典 28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