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石油、天然氣工業(yè)中國海相層系碳酸鹽巖儲層與油氣保存系統(tǒng)評價

中國海相層系碳酸鹽巖儲層與油氣保存系統(tǒng)評價

中國海相層系碳酸鹽巖儲層與油氣保存系統(tǒng)評價

定 價:¥258.00

作 者: 何治亮 等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海相碳酸鹽巖大中型油氣田分布規(guī)律及勘探實踐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677235 出版時間: 2022-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海相層系碳酸鹽巖儲層與油氣保存系統(tǒng)評價》針對海相油氣勘探所面對的碳酸鹽巖儲層成因機理與地質發(fā)育模式、保存條件形成機理與評價等科學問題,圍繞優(yōu)質儲層成因機理、識別描述和表征方法、評價和預測技術難題,深化了不同地質條件下碳酸鹽巖溶解-沉淀機理認識,揭示了一種新的白云巖儲集空間形成機制,建立了優(yōu)質儲層形成與發(fā)育模式,形成了三大類儲層識別與描述的技術方法。針對多旋回演化多期變形背景下封蓋條件形成演化與有效性評價難問題,揭示了泥頁巖裂縫形成與封閉性能演化規(guī)律,總結了油氣藏的破壞機制與方式,完善了海相層系油氣保存條件多學科綜合評價技術,建立了油氣保存評價定量指標體系,綜合評價了三大盆地海相層系油氣保存條件。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海相層系碳酸鹽巖儲層與油氣保存系統(tǒng)評價》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叢書序
叢書前言
本書前言
第一章 海相碳酸鹽巖儲蓋層發(fā)育的構造沉積背景 1
第一節(jié) 塔里木盆地區(qū)域構造背景與盆地演化 1
一、塔里木盆地區(qū)域構造背景 1
二、塔里木盆地主要不整合特征 4
三、塔里木盆地構造旋回劃分與盆地演化 14
第二節(jié) 四川盆地區(qū)域構造背景與盆地演化 21
一、四川盆地區(qū)域構造背景 21
二、四川盆地主要不整合特征 24
三、四川盆地構造旋回劃分與盆地演化 29
第三節(jié) 鄂爾多斯盆地區(qū)域構造背景與盆地演化 33
一、鄂爾多斯盆地區(qū)域構造背景 33
二、鄂爾多斯盆地主要不整合特征 34
三、鄂爾多斯盆地構造旋回劃分與盆地演化 35
參考文獻 39
第二章 碳酸鹽巖儲層成因機理與評價方法 41
第一節(jié) 碳酸鹽巖溶蝕實驗與儲集空間形成及保持 41
一、碳酸鹽巖溶蝕實驗方法 41
二、針對不同地質環(huán)境的碳酸鹽巖溶蝕實驗 44
三、碳酸鹽巖儲集空間形成及保持 48
第二節(jié) Mg2+-SO2–4絡合作用與白云石成因 49
一、實驗研究 50
二、白云石研究的啟示 54
第三節(jié) 含硅流體水-巖反應與白云巖儲集空間形成的新機制 56
一、實驗研究 56
二、儲層研究意義 58
第四節(jié) 碳酸鹽巖儲層成巖流體判識方法 60
一、白云巖成巖流體稀土元素示蹤研究 60
二、白云巖鹵族元素示蹤技術研究 62
三、鍶含量和87Sr/86Sr在白云巖化過程中的地球化學行為 65
第五節(jié) 巖溶洞穴形成演化時限約束方法 68
一、基本原理 68
二、應用實例 68
參考文獻 72
第三章 碳酸鹽巖儲層發(fā)育的宏觀地質規(guī)律和分布模式 82
第一節(jié)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鹽巖優(yōu)質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82
一、寒武系—奧陶系關鍵不整合發(fā)育特征與巖溶儲層分布 82
二、寒武系—奧陶系臺緣結構與灘相儲層分布 85
三、構造-熱液白云巖儲層 90
四、寒武系白云巖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95
第二節(jié) 四川盆地主要碳酸鹽巖優(yōu)質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98
一、燈影組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98
二、寒武系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04
三、二疊系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07
四、三疊系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12
第三節(jié) 鄂爾多斯盆地碳酸鹽巖優(yōu)質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17
一、奧陶系巖溶型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17
二、奧陶系礁灘型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19
三、奧陶系白云巖儲層發(fā)育模式與分布 121
參考文獻 123
第四章 碳酸鹽巖儲層預測描述技術 127
第一節(jié) 礁灘型儲層預測與精細刻畫技術——以元壩長興組為例 127
一、儲層結構模式與分布特征 127
二、礁灘相儲層內幕精細雕刻技術 132
第二節(jié) 不整合巖溶型儲層預測描述技術 147
一、斷裂改造型不整合巖溶儲層預測描述技術——以塔河奧陶系為例 147
二、古地貌控制型不整合巖溶儲層預測描述技術——以鄂爾多斯奧陶系為例 154
第三節(jié) 斷裂裂縫型儲層預測描述技術——以順南-古城、玉北奧陶系為例 159
一、儲集體成因模式 159
二、地球物理預測描述技術 168
參考文獻 177
第五章 油氣封蓋機理與模擬實驗研究 180
第一節(jié) 蓋層的形成與保存模式 180
一、蓋層發(fā)育的層序樣式類型 180
二、蓋層的形成與時空展布 184
三、蓋層宏觀發(fā)育模式與保存差異性 185
第二節(jié) 蓋層封蓋機理及封蓋能力演化模擬實驗 186
一、驅替法突破壓力測定 186
二、圍壓下滲透率測定 189
三、埋藏-抬升及構造變形過程中蓋層封閉性演化 189
四、泥頁巖蓋層脆-延性實驗與主控因素分析 191
參考文獻 199
第六章 油氣保存條件綜合評價技術與方法 202
第一節(jié) 流體來源判識與流體單元演化分析方法 202
一、內源和外源流體的判識方法 202
二、流體單元演化與溫壓響應判識方法 208
三、流體散失關鍵時刻與強度分析方法 210
第二節(jié) 蓋層動態(tài)評價與源蓋匹配分析技術 212
一、建造階段蓋層封閉性動態(tài)演化 212
二、隆升剝蝕過程中蓋層封閉性動態(tài)演化 212
三、源蓋動態(tài)匹配分析方法 214
第三節(jié) 油氣封蓋條件地球物理預測方法 215
一、泥巖蓋層測井識別與評價方法 215
二、泥巖蓋層地震預測與評價方法 217
參考文獻 224
第七章 海相層系油氣保存系統(tǒng)與保存條件評價 227
第一節(jié) 油氣保存系統(tǒng)與評價方法 227
一、保存系統(tǒng)的定義與內涵 227
二、保存系統(tǒng)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228
三、保存系統(tǒng)的類型與命名 230
四、油氣保存系統(tǒng)的評價 231
第二節(jié) 典型油氣藏封蓋條件解剖 232
一、四川盆地 233
二、塔里木盆地 244
三、鄂爾多斯盆地 250
第三節(jié) 油氣保存條件控制因素 256
一、構造作用 257
二、盆地流體與壓力系統(tǒng) 260
三、地層水化學特征 267
第四節(jié) 油氣保存地質模式與評價 273
一、油氣保存地質模式 273
二、保存系統(tǒng)劃分 277
三、保存系統(tǒng)評價 280
參考文獻 28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