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量子通信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量子通信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量子通信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

定 價:¥79.00

作 者: 劉敦偉,馮杰鴻,馬喆 著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2437760 出版時間: 2022-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通信技術,介紹傳統(tǒng)保密通信的一些困境,以及量子通信的重要意義和發(fā)展戰(zhàn)略,將量子通信的主要協議和方案擇重點進行講解,并介紹量子通信系統(tǒng)實現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部分攻擊和防御方案,以及量子通信網絡的建設情況,以典型量子通信系統(tǒng)為例,概述了相關系統(tǒng)的構建。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專業(yè)低年級學生的入門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工作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劉敦偉,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研究,尤其注重在實用化量子通信系統(tǒng)及實用化量子加密技術相關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參與人開展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子課題、國防科工局基礎前沿項目等研究工作,涵蓋了學術理論研究和科學技術實用化研究。發(fā)表SCI、EI索引學術論文20余篇,申請發(fā)明專利1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信息系統(tǒng)安全等級化保護原理與實踐》1部。 馮杰鴻,研究員,主要從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防御等領域研究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參與編寫著作多部。 馬喆,研究員,主要從事量子光學、空天防御等領域研究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編寫著作2部。

圖書目錄

第1章量子通信技術發(fā)展1
1.1通信技術的發(fā)展1
1.2保密通信3
1.3密碼學3
1.3.1密碼學的發(fā)展4
1.3.2密碼學的分類6
1.4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8
1.4.1量子計算的優(yōu)勢9
1.4.2傳統(tǒng)保密通信中的困難11
1.4.3量子通信的興起12
1.5國內外量子通信戰(zhàn)略13
1.5.1國外戰(zhàn)略布局13
1.5.2國內戰(zhàn)略發(fā)展20
1.6國內外量子通信技術發(fā)展22
1.6.1國外發(fā)展現狀22
1.6.2國內發(fā)展現狀24
1.7注記25
參考文獻26
第2章量子力學基礎27
2.1常用概念及工具27
2.1.1希爾伯特空間27
2.1.2量子態(tài)28
2.1.3量子態(tài)疊加28
2.1.4量子比特29
2.1.5光子編碼30
2.1.6直積態(tài)和糾纏態(tài)31
2.1.7量子糾纏純化32
2.1.8量子門33
2.2量子力學基本理論34
2.2.1海森堡測不準原理35
2.2.2量子不可克隆定理36
2.2.3EPR悖論37
2.3注記39
參考文獻39
目錄量子通信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第3章量子密鑰分發(fā)41
3.1量子密鑰分發(fā)的原理與發(fā)展41
3.1.1量子密鑰分發(fā)原理41
3.1.2協議研究進展43
3.2部分典型量子密鑰分發(fā)協議45
3.2.1BB84協議45
3.2.2B92協議47
3.2.3E91協議48
3.2.4典型協議安全性分析50
3.3誘騙態(tài)MDIQKD協議51
3.4注記53
參考文獻54
第4章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5
4.1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原理與發(fā)展55
4.1.1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56
4.1.2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與量子密鑰分發(fā)57
4.1.3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發(fā)展57
4.2部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59
4.2.1高效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59
4.2.2乒乓協議60
4.2.3LM05協議61
4.2.4兩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62
4.2.5改進兩步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64
4.2.6一次一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68
4.2.7高維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69
4.2.8其他GHZ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70
4.2.9抗噪聲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71
4.3注記72
參考文獻72
第5章量子隱形傳態(tài)75
5.1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原理與發(fā)展75
5.1.1量子隱形傳態(tài)原理75
5.1.2量子隱形傳態(tài)協議發(fā)展77
5.2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主要類別78
5.2.1分離變量量子隱形傳態(tài)78
5.2.2連續(xù)變量量子隱形傳態(tài)79
5.2.3受控量子隱形傳態(tài)81
5.3注記82
參考文獻83
第6章量子秘密共享85
6.1量子秘密共享的產生85
6.2量子秘密共享協議研究86
6.2.1典型量子秘密共享86
6.2.2安全直接通信下的量子秘密共享87
6.2.3多方與多方的量子秘密共享87
6.2.4動態(tài)量子秘密共享88
6.2.5半量子秘密共享89
6.2.6局部操作和經典通信下的量子秘密共享89
6.3典型協議介紹90
6.3.1第一個量子秘密共享協議——HBB90
6.3.2雙光子三維Bell態(tài)量子秘密共享協議92
6.4注記94
參考文獻94
第7章量子通信中的關鍵技術97
7.1量子光源制備技術97
7.1.1單光子源98
7.1.2糾纏光源100
7.2量子隨機數發(fā)生技術101
7.2.1量子隨機數研究現狀概述102
7.2.2基于光子路徑選擇的量子隨機數103
7.2.3設備無關的量子隨機數105
7.2.4基于量子隧穿效應的量子隨機數106
7.2.5基于庫侖阻塞效應的量子隨機數108
7.3單光子探測技術109
7.3.1基于光電倍增管的單光子探測109
7.3.2基于雪崩二極管的單光子探測111
7.3.3超導單光子探測112
7.4量子中繼技術114
7.4.1量子中繼的原理114
7.4.2量子中繼方案115
7.5量子編碼技術116
7.5.1量子編碼的問題116
7.5.2量子編碼的發(fā)展117
7.6注記118
參考文獻118
第8章量子通信中的安全問題121
8.1側信道攻擊誘發(fā)的安全性研究121
8.2實用量子通信器件安全性分析概述122
8.2.1光源安全問題123
8.2.2有源光學器件安全問題124
8.2.3無源光學器件安全問題126
8.2.4探測器安全問題127
8.3波長攻擊130
8.3.1波長攻擊原理130
8.3.2BB84系統(tǒng)波長攻擊實驗分析133
8.3.3MDIQKD中波長攻擊下安全性分析136
8.3.4波長攻擊防御策略138
8.4注記139
參考文獻139
第9章量子通信網絡141
9.1量子通信網絡的發(fā)展141
9.2量子通信網絡中間節(jié)點技術方案143
9.2.1基于量子中繼的方案143
9.2.2基于光開關的方案144
9.2.3基于可信中繼的方案145
9.2.4基于多路復用器的方案146
9.2.5基于集控站的方案147
9.3各國及地區(qū)的量子通信網絡148
9.3.1美國DARPA量子通信網絡148
9.3.2美國洛斯阿拉莫斯量子通信網絡149
9.3.3美國巴特爾量子通信網絡150
9.3.4歐洲SECOQC量子通信網絡150
9.3.5瑞士日內瓦量子通信網絡151
9.3.6西班牙馬德里量子通信網絡152
9.3.7中國合肥3節(jié)點和5節(jié)點量子電話網152
9.3.8中國蕪湖量子政務網153
9.3.9日本量子通信網絡153
9.4量子衛(wèi)星通信154
9.5量子網絡中的身份驗證和路由155
9.6注記156
參考文獻157
第10章典型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案例159
10.1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一般性模型159
10.1.1量子光源160
10.1.2量子態(tài)制備161
10.1.3量子信道和經典信道161
10.1.4量子態(tài)探測162
10.1.5后處理164
10.2“plug&play”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164
10.2.1“plug&play”量子密鑰分發(fā)方案165
10.2.2“plug&play”系統(tǒng)主要組成和工作流程167
10.2.3結構層級劃分和模塊功能169
10.3基于連續(xù)變量的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171
10.3.1基于連續(xù)變量的量子密鑰分發(fā)方案171
10.3.2關鍵模塊設計173
10.3.3模塊化封裝及系統(tǒng)集成176
10.4星地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176
10.4.1星地量子密鑰分發(fā)系統(tǒng)方案177
10.4.2星載ATP系統(tǒng)設計177
10.4.3粗精跟蹤系統(tǒng)設計180
10.5注記182
參考文獻182
附錄常見英文對照18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