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CAT)已經成為翻譯實踐的主流形式,其教學也日益受到高校相關學科的重視。但是,國內學界多聚焦CAT課程教什么的問題,對于該類課程如何教,尚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建構主義教學觀,運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理論,設計了36課時的CAT課程教學方案,并選擇中山大學英語專業(yè)24名三年級學生進行了教學實驗,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利用學生日志、問卷調查、課程考試等方式,獲取了學生視角下PBL學習模式在態(tài)度、學習效果和行為轉變三個層面上的評估結果。結果顯示,PBL學習模式對高校CAT課程教學具有較高的適用性: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據一年后的回訪數據,這種教學方法在幫助學生維持CAT技能的同時,其學習過程中獲取的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溝通技巧、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在隨后一年的實踐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本研究對外語教學類實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