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第1章 太湖富營養(yǎng)化及治理 1
1.1 太湖富營養(yǎng)化過程 1
1.2 太湖富營養(yǎng)化指標的變化 4
1.2.1 太湖TN的變化 4
1.2.2 太湖NH+4-N的變化 5
1.2.3 太湖TP的變化 5
1.2.4 太湖CODMn的變化 6
1.2.5 太湖葉綠素a的變化 7
1.3 太湖水質營養(yǎng)水平時空分布特征 7
1.4 貢湖灣水質變化 12
1.5 太湖富營養(yǎng)化治理 14
1.5.1 控制入湖污染源 15
1.5.2 湖區(qū)生態(tài)恢復 15
1.5.3 湖區(qū)底泥疏浚 16
1.5.4 “引江濟太”調水引流工程 17
參考文獻 18
第2章 調水引流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進展 21
2.1 國內外調水引流工程實踐 21
2.2 調水引流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研究進展 22
2.2.1 調水引流修復受損生態(tài)系統(tǒng) 23
2.2.2 調水引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24
2.3 調水引流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實踐 25
2.3.1 平原河網區(qū)調水引流改善區(qū)域水環(huán)境實踐 25
2.3.2 調水引流改善水環(huán)境機理 27
2.4 調水引流在水體富營養(yǎng)化治理中的應用 29
參考文獻 31
第3章 藻類生長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35
3.1 溫度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35
3.2 光照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37
3.3 營養(yǎng)鹽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37
3.3.1 氮、磷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37
3.3.2 硅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40
3.4 水動力條件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41
3.5 “引江濟太”影響藻類生長潛在因素分析 42
3.5.1 “引江濟太”對水溫的影響 43
3.5.2 “引江濟太”對湖區(qū)光照的影響 43
3.5.3 “引江濟太”對湖區(qū)營養(yǎng)鹽的影響 43
3.5.4 “引江濟太”對湖區(qū)流速的影響 44
參考文獻 44
第4章 太湖流域調水工程影響區(qū)水質分布特征 51
4.1 太湖流域水系沿革 51
4.2 太湖流域調水工程影響區(qū)水質分布特征調查 53
4.2.1 調查點位布設 53
4.2.2 樣品采集 53
4.2.3 指標分析與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54
4.3 結果與討論 54
4.3.1 水體理化指標分布特征 54
4.3.2 水體營養(yǎng)鹽分布特征 55
4.3.3 水體CODMn分布特征 63
4.3.4 水體葉綠素a分布特征 64
4.4 結論 64
參考文獻 65
第5章 水文水動力變化對貢湖灣藍藻水華的影響 68
5.1 材料與方法 69
5.1.1 實驗藻種培養(yǎng) 69
5.1.2 藻類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70
5.1.3 實驗裝置 70
5.1.4 貢湖灣水動力計算模型 71
5.2 結果分析 75
5.2.1 流速變化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 75
5.2.2 不同模擬工況下貢湖灣水體流場分布 76
5.3 討論 85
5.3.1 流速大小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 85
5.3.2 水流方向變化對貢湖灣藻類水華的作用 86
5.3.3 湖區(qū)水位變化的潛在作用 88
5.4 結論 89
參考文獻 90
第6章 望虞河引水背景下氮磷變化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92
6.1 材料與方法 92
6.1.1 藻種培養(yǎng) 92
6.1.2 不同初始氮(磷)濃度下N/P的設置 93
6.1.3 氮(磷)形態(tài)變化處理設置 93
6.1.4 藻類生物量的測定方法 93
6.2 結果與討論 94
6.2.1 不同氮濃度下初始N/P 變化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94
6.2.2 不同磷濃度下初始N/P 變化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99
6.2.3 不同形態(tài)氮初始比例變化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102
6.2.4 不同形態(tài)磷初始比例變化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109
6.2.5 氮、磷營養(yǎng)鹽變化的作用分析 116
6.3 結論 118
參考文獻 119
第7章 望虞河引水背景下硅酸鹽變化對藻類生長的影響 121
7.1 材料與方法 122
7.1.1 實驗藻種 122
7.1.2 實驗設置 122
7.1.3 水樣硅含量的測定——雜多藍法 122
7.1.4 藻類生長抑制率計算 124
7.2 結果與討論 124
7.2.1 硅濃度變化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 124
7.2.2 硅濃度變化對斜生柵藻生長的影響 126
7.2.3 高磷環(huán)境下銅綠微囊藻和斜生柵藻對硅的耐受性 128
7.2.4 硅濃度變化的作用分析 130
7.3 結論 134
參考文獻 134
第8章 調水引流對太湖浮游藻類群落的影響 136
8.1 材料與方法 137
8.1.1 研究區(qū)域與采樣點位分布 137
8.1.2 樣品采集與理化指標監(jiān)測 139
8.1.3 藻類群落鑒定 140
8.1.4 數(shù)據(jù)分析 140
8.2 研究結果 141
8.2.1 調水引流對湖泊理化參數(shù)的影響 141
8.2.2 調水引流對湖泊浮游藻類多樣性的影響 141
8.2.3 調水引流對湖泊浮游藻類豐度與群落組成的影響 148
8.2.4 浮游藻類群落與水環(huán)境變化間的耦聯(lián)關系 148
8.3 討論 153
8.3.1 受水湖泊浮游藻類多樣性對季節(jié)性引水的響應 153
8.3.2 受水湖泊浮游藻類豐度與群落組成對季節(jié)性引水的響應 154
8.3.3 對太湖流域調水引流管理工作的啟示 155
8.4 結論 156
參考文獻 156
第9章 引水量影響太湖生境模擬 161
9.1 材料與方法 162
9.1.1 太湖微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型構建 162
9.1.2 實驗設計與樣品采集 163
9.1.3 生物與理化參數(shù)測定 163
9.1.4 數(shù)據(jù)分析 164
9.2 結果與討論 164
9.2.1 2007~2014年望虞河引水入湖流量概況 164
9.2.2 引水流量對太湖生境影響模擬 165
9.3 結論 172
參考文獻 172
第10章 營養(yǎng)水平對貢湖灣水質及藻類影響模擬 176
10.1 材料與方法 176
10.1.1 實驗模型建立 177
10.1.2 實驗方案設置 178
10.1.3 樣品檢測分析方法 179
10.1.4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179
10.2 結果分析 181
10.2.1 不同營養(yǎng)水平調水影響下水質變化特征 181
10.2.2 不同營養(yǎng)水平調水影響下藻類群落的動態(tài)響應特征 184
10.2.3 藻類群落變化與環(huán)境因子相關性分析 189
10.3 討論 191
10.3.1 水體理化指標的響應特征 191
10.3.2 浮游藻類群落結構的響應特征 192
10.4 結論 193
參考文獻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