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試圖從維米爾的畫面出發(fā),以實踐者與研究者的角度來分析維米爾畫作的藝術特色與材料技法,試圖說明維米爾的油畫與暗箱上的“圖像”(或是照片)有著何種區(qū)別,維米爾如何有效的經營畫面,使作品超越了傳統(tǒng)意義上普通的“風俗畫”而從眾多荷蘭小畫派畫家中脫穎而出。通過探究維米爾的技法,總結基本的造型規(guī)律,解釋畫面中出現的諸多矛盾,從而向世人揭示一個更為真實、立體的維米爾。歷史永遠無法還原,我們只能試圖靠近。本書立足圖像,選取維米爾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代表作品,舉例分析,將繪畫性與敘事性兩個角度的分別研究糅進每張作品的分析中,兼及圖像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也試圖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與實驗考古方法,進而還原一個真實的維米爾。 書系簡介: 本叢書由藝術史家、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教授主編,遴選國內藝術史學界青年學者的研究成果。叢書提倡直面材料與原作本身的個案研究和圖像細讀;鼓勵與中西學術傳統(tǒng)展開對話,辟前人未辟之境,成自己一家之言。 明日是明天的太陽;但明天太陽之所以升起,是因為今天它已經在地平線上準備好了升起。 “明日”,意味著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即將迎來它的輝煌時代;更意味著青年學者們思想的鋒芒,必將迎來屬于他們的輝煌。 書系書單: 圖像與符號:藝術史和視覺文化中的符號學與反符號學(劉晉晉) 藝術與空間: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十二幅壁畫(劉海平) 國家與藝術家:黃鶴樓大壁畫與中國現代美術的轉型(蔡濤) 從官舍到草堂:14世紀云山圖新觀察(黃小峰) 來者是誰——13—14世紀歐洲藝術中的蒙古人形象(鄭伊看) 世界的鏡像:跨文化、跨地域視角下的《考卡雷利抄本》再研究(潘桑柔) 跨文化視野下的長沙窯瓷器紋飾研究(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