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論背景
1.1.2 現實背景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國外研究綜述
1.3.2 國內研究綜述
1.3.3 國內外研究評價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思路、研究假設與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假設
1.5.3 研究方法
1.6 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1.6.1 將牧地流轉納入土地流轉研究范疇
1.6.2 從收入視角探討農(牧)地流轉需求的影響因素
1.6.3 探索農(牧)戶收入數量與收入質量的辯證關系
1.6.4 對比分析西部典型農(牧)區(qū)農戶收入因素對土地流轉需求的影響
2 農戶土地流轉基礎理論
2.1 農戶收入相關理論
2.1.1 農戶收入因素概念
2.1.2 農戶收入相關理論
2.2 農戶土地流轉相關理論
2.2.1 農戶土地流轉概念
2.2.2 農戶土地流轉相關理論
2.2.3 農戶經濟行為相關理論
2.2.4 理論啟示
2.3 農戶土地流轉效用模型
2.4 本章小結
3 西部地區(qū)農(牧)戶收入因素與農(牧)地流轉行為分析
3.1 調查問卷設計及數據來源
3.1.1 問卷設計
3.1.2 調研時間與調研地點
3.1.3 調研對象
3.1.4 調查方法
3.2 調研樣本基本特征
3.3 農戶收入特征
3.3.1 收入數量特征
3.3.2 收入波動特征
3.3.3 收入來源特征
3.3.4 收入效率特征
3.3.5 收入技術特征
3.3.6 收入區(qū)域特征
3.4 農村土地流轉行為特征
3.4.1 主體多元性特征
3.4.2 形式特定性特征
3.4.3 程序規(guī)范性特征
3.4.4 方式差異性特征
3.4.5 原則合理性特征
3.4.6 制度功能性特征
3.5 本章小結
4 陜西、甘肅地區(qū)農戶收入對農地流轉需求的影響分析
4.1 理論分析
4.1.1 收入因素對農戶農地流轉需求的影響
4.1.2 非收入因素對農戶農地流轉需求的影響
4.2 描述性統計
4.2.1 農戶收入與農戶農地流轉需求的交叉統計分析
4.2.2 非收入因素與農戶農地流轉需求的交叉統計分析
4.3 基于收入視角的農戶農地流轉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4.3.1 計量模型構建與變量選擇
4.3.2 模型回歸結果
4.3.3 回歸結果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青海、內蒙古地區(qū)牧戶收入對牧地流轉需求的影響分析
5.1 理論分析
5.1.1 收入因素對牧戶牧地流轉需求的影響
5.1.2 非收入因素對牧戶牧地流轉需求的影響
5.2 描述性統計
5.2.1 牧戶收入與牧戶牧地流轉需求的交叉統計分析
5.2.2 非收入因素與牧戶牧地流轉需求的交叉統計分析
5.3 基于收入視角的牧戶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5.3.1 計量模型構建與變量選擇
5.3.2 模型回歸結果
5.3.3 回歸結果討論
5.4 本章小結
6 典型農牧區(qū)農(牧)戶收入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的對比分析
6.1 統計結果對比分析
6.1.1 收入因素對農(牧)戶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對比
6.1.2 非收入因素對農(牧)。戶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對比
6.2 計量結果對比分析
6.2.1 模型回歸結果對比
6.2.2 計量結果對比分析
6.3 收入因素對其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差異原因分析
6.3.1 收入數量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3.2 收入波動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3.3 收入來源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3.4 收入效率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3.5 收入技術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3.6 收入區(qū)域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4 非收入因素對農(牧)地流轉需求影響原因分析
6.5 典型農牧區(qū)流轉需求差異原因分析
6.5.1 自然稟賦
6.5.2 土地心理依賴
6.5.3 農戶土地規(guī)模
6.5.4 外出務工習慣
6.5.5 農牧業(yè)基礎設施和生產方式
6.5.6 產業(yè)回報率
6.6 本章小結
7 結論與建議
7.1 研究結論
7.2 政策建議
7.2.1 提高西部農(牧)戶收入水平,探索新型職業(yè)農(牧)民培養(yǎng)機制
7.2.2 對農區(qū)與牧區(qū)土地流轉政策進行區(qū)別化與合理化調整
7.2.3 加速城鎮(zhèn)化進程,適度進行農村勞動力轉移
7.2.4 增加農業(yè)發(fā)展投入,加快農業(yè)傳統生產模式轉變
7.2.5 重視基礎教育,大力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活動
7.3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