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選題的緣起
二、學術史回顧
三、核心概念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主要內容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西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與民族分布
第一節(jié) 西南各地蒙古族聚居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云南蒙古族的自然生態(tài)
二、四川蒙古族人口的自然生態(tài)
三、貴州蒙古族人口的自然生態(tài)
第二節(jié) 西南地區(qū)蒙古族的人文生態(tài)
一、云南蒙古族的人文生態(tài)
二、四川蒙古族的人文生態(tài)
三、貴州蒙古族的人文生態(tài)
小結
第二章 西南地區(qū)蒙古族的歷史記憶與族源認同
第一節(jié) 歷史上蒙古人在云南的統治
一、忽必烈汗平定大理國
二、鎮(zhèn)戍云南的蒙古宗王
三、土司世守與蒙古族落籍
第二節(jié) 歷史上蒙古人在四川的統治
一、蒙古人入川的軍事活動
二、元代蒙古人落籍四川
三、月魯帖木兒之變
四、和碩特蒙古勢力的介入
五、蒙古土司的設置及沿襲
第三節(jié) 歷史記憶中的族源認同路徑
一、《余氏族譜》與《譚氏族譜》的書寫模式與族源記憶
二、模仿與攀附——麗江木氏土司的族源傳說
三、川西高原地區(qū)蒙古族祖源傳說
小結
第三章 現實關懷中的民族關系
第一節(jié) 西南地區(qū)蒙古族與周邊主要民族的互動
一、云南蒙古族與周邊民族的關系
二、四川蒙古族與周邊民族的關系
第二節(jié) 西南地區(qū)蒙古族內部的族群關系
一、文山伙姓蒙古族身份的確認
二、文山“鐵改余”蒙古族身份的確認
三、西南地區(qū)“鐵改余”族群之間的互動
第三節(jié) 西南地區(qū)蒙古族與北方蒙古族的交流互動
一、云南蒙古族與北方蒙古族的交流互動
二、四川蒙古族與北方蒙古族的交流互動
小結
第四章 西南地區(qū)蒙古族民族認同的形成與建構
第一節(jié) 北方草原蒙古族的形成與人文生態(tài)
一、典型草原蒙古族的形成與分布
二、典型草原蒙古族的人文生態(tài)
第二節(jié) 西南地區(qū)蒙古民族認同的建構——自我認同和國家確認
一、川滇黔地區(qū)蒙古族身份的確定
二、對本民族屬性的認識和接納差異
小結
第五章 個案研究:興蒙鄉(xiāng)蒙古族的環(huán)境適應與文化塑造
第一節(jié) 作為“母親湖”的杞麓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
一、杞麓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
二、周邊林地的變化
三、入湖河流的變化
四、杞麓湖變化的原因及影響
五、環(huán)境適應
第二節(jié) 適應環(huán)境的文化選擇與文化再造
一、多源融合的語言文字
二、取之自然的日常生活
三、敬天法祖的信仰觀念
四、兼融彝漢的婚喪習俗
五、人神共娛的節(jié)慶生活
六、老少皆宜的文體活動
七、行而有止的生活禁忌
小結
結論
附錄:云南蒙古族史料編年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