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導 論(1)
一 研究緣起(1)
?。ㄒ唬?時代背景:學前課程的發(fā)展成為世界學前教育
關注的焦點(1)
?。ǘ?特有國情:我國學前課程一直有
學習借鑒別國的傳統(tǒng)(3)
?。ㄈ?理論訴求:學前課程研究和教育史研究的雙重呼吁(5)
二 文獻綜述(6)
(一) 國內研究現(xiàn)狀(6)
(二)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3)
三 概念界定(17)
?。ㄒ唬?美國學前教育(17)
?。ǘ?課程(18)
?。ㄈ?學前課程(19)
四 研究問題與意義(20)
?。ㄒ唬?研究問題(20)
?。ǘ?研究意義(21)
五 研究內容與方法(22)
(一) 研究內容(22)
?。ǘ?研究方法(24)
章 強調實用性:20世紀初至30年代的實用主義
學前課程(26)
一 歷史溯源:實用主義學前課程的思想源頭與實踐基礎(28)
?
?。ㄒ唬?思想源頭:對唯實主義和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繼承(28)
?。ǘ?實踐基礎:對福祿培爾主義幼兒園課程的沿襲(31)
二 現(xiàn)實根基:實用主義學前課程產生的
社會背景和理論土壤(35)
?。ㄒ唬?社會背景:美國社會發(fā)展狀況對學前課程
產生影響的分析(35)
(二) 哲學基礎:實證主義與實用主義的“聯(lián)盟” (37)
?。ㄈ?心理學基礎:機能主義與行為主義的“共生” (38)
三 探求與追問:實用主義學前課程發(fā)展過程的歷史分析(40)
(一) “前奏”:兒童研究影響下學前課程變革的
初步探索(41)
(二) “主旋律”:社會化課程與行為課程交織相伴(44)
?。ㄈ?“伴奏”:進步派與保守派激烈論戰(zhàn)(65)
?。ㄋ模?“插曲”:蒙臺梭利課程“曇花一現(xiàn)” (67)
四 從“理想” 走向“現(xiàn)實”:20世紀初期美國學前課程的
發(fā)展特點(73)
?。ㄒ唬?課程目標:從“培養(yǎng)完滿人性” 走向
“發(fā)展兒童的社會性” (73)
(二) 課程內容:從“抽象” 走向“實在” (74)
?。ㄈ?課程實施:從“僵化固定” 走向“自由靈活” (74)
第二章 關注情感發(fā)展: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的主情主義
學前課程(76)
一 尋根究底:主情主義學前課程發(fā)端的原因分析(76)
(一) 現(xiàn)實國情:美國社會發(fā)展大環(huán)境及學前教育狀況(76)
?。ǘ?理論基石:精神分析心理學與成熟論“并肩而行” (80)
二 歷史重現(xiàn):主情主義學前課程的發(fā)展脈絡解讀(85)
?。ㄒ唬?本土探索:美國主情主義者的學前課程思想與實踐(85)
?。ǘ?異域來風:英國保育學校傳入對美國學前課程的
影響(90)
三 從“實用” 走向“自由”:20世紀30年代
美國學前課程的發(fā)展特點(107)
2 嬗變與走向:美國學前課程發(fā)展變革的歷史研究
?
?。ㄒ唬?課程價值取向:從“社會本位” 走向
“個人本位” (108)
?。ǘ?課程目標:從“行為目標” “生成性目標” 走向
“表現(xiàn)性目標” (109)
?。ㄈ?課程設計:從“問題中心” 走向“兒童中心” (111)
第三章 重視學業(yè)準備: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智主義
學前課程(113)
一 “民族感召”:主智主義學前課程產生的動因(115)
(一) 時代背景:國際競爭加?。ǎ保保担?
(二) 國內環(huán)境:社會矛盾凸顯(116)
?。ㄈ?教育政策:“開端計劃” 的發(fā)起(118)
二 “理論變遷”:主智主義學前課程形成的思想基礎(120)
(一) “破舊”:新智力發(fā)展觀推翻了智力固定說(120)
?。ǘ?“立新”:皮亞杰認知發(fā)展論及結構主義的流行(122)
三 “碰撞爭鳴”:多彩紛呈的主智主義學前課程
競相登場(125)
?。ㄒ唬?發(fā)展—互動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及特點(126)
(二) 貝瑞特—恩格爾曼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實踐(132)
?。ㄈ?高瞻課程與凱米—德弗里斯課程的理念與實踐(138)
四 “求同存異”:三種課程模式的比較分析(148)
?。ㄒ唬?課程理論基礎:混合理論、行為主義、建構主義(148)
(二) 課程根本目標:全面發(fā)展、認知發(fā)展、學業(yè)技能(149)
?。ㄈ?課程內容選擇:經驗取向、知識取向、活動取向(150)
(四) 課程實施過程:兒童主導與教師主導(151)
五 “一個時代的終結”:主智主義課程思想的隱退(152)
?。ㄒ唬?主智主義學前課程遭遇降溫的原因分析(152)
?。ǘ?美國學前課程的當代走向:在“學業(yè)取向” 與
“發(fā)展取向” 之間搖擺(153)
?。ㄈ?美國政府與學者對學前課程關注的新焦點:
對課程質量越發(fā)重視(156)
第四章 美國學前課程演進之路的回顧與省思(159)
一 美國學前課程發(fā)展變革的外部推力(159)
?。ㄒ唬?社會需要:學前課程發(fā)展的原動力(159)
(二) 理論更新:學前課程發(fā)展的方向盤(160)
?。ㄈ?實踐探索:學前課程發(fā)展的發(fā)動機(162)
(四) 舉國之力:學前課程發(fā)展的護航船(163)
?。ㄎ澹?他國之法:學前課程發(fā)展的風向標(165)
二 美國學前課程演進過程的基本特征(167)
?。ㄒ唬?準確把握課程時代轉型(167)
(二) 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同在的變革理念(168)
?。ㄈ?保持著課程模式多樣化的格局(169)
(四) 將游戲作為學前課程的核心部分(169)
?。ㄎ澹?注重使課程貼近社會和兒童的現(xiàn)實(170)
(六) “活動性” 課程設計理念貫穿始終(171)
三 美國學前課程發(fā)展歷程與特征帶給我們的思考(172)
?。ㄒ唬?學前課程改革要著力于本土化探索(172)
?。ǘ?學前課程改革需要理論上的碰撞與論爭(173)
(三) 學前課程改革需要政府支持、理論研究、
實踐探索并行(174)
(四) 學習別國課程需要領會其真正內涵(175)
?。ㄎ澹?學前課程改革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176)
(六) 學前課程改革要打造出多元化的局面(177)
結 語(179)
參考文獻(182)
后 記(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