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沒有優(yōu)異的思考能力,你我可能此時正赤著雙腳追逐著野獸,或者正被野獸追逐著。赤條條的身軀上沒有任何蔽體之物,手里也沒有合適的武器,我們的群體數量并不龐大,或生或死不過就在旦夕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差異是思考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還是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人類一切文明的仍然是思考能力。每當談及人類種內差異時,我們常常將差異視作社會性繼承差異和生物性遺傳差異之和,進而將全部差異歸咎于外界,似乎我們與別人的差異,都是祖上導致的——要么是先人遺財不足,要么是祖先基因羸弱,卻很少有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其實是思考能力的差異。人類種內思考能力的差異主要與后天有關,個體后天在各自環(huán)境中習得信息并借此在大腦中加工出對外界信息的不同認知和觀念導致了個體思考能力的迥異。對外界信息建立的認知越真實、越符合客觀,對信息之間的聯系規(guī)律掌握得越透徹,個體的思考能力也就越強大。個體的認知能力越強大,其人生完善度也就越高。我們的世界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非理性的碎片式信息,這些信息通過這部分或那部分人群的大腦得以延續(xù)和傳播。不可知論、宿命論、客觀唯心主義及主觀唯心主義在現代社會中仍有深重的影響,并以各種形式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這些信息的存在,歸根結底是由于我們尚未建立起對人類思考能力的體系性認知。由于認知的每一次巨大飛躍,總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待開發(fā)物質的紅利空間,而在獲取這些紅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被眼前利益所障目,將一切獲益看得理所當然,徜徉在物質競奪的游戲中,對一切無助于眼前競奪獲益的事物統統歸結為無用事物。渾然忘卻眼前的這一切乃是一系列鍥而不舍的理性思考帶來的認知紅利。我無意否認物質之于人的基礎功用及其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巨大號召力。但是,縱觀人類歷史,無論是鉆燧取火、養(yǎng)蠶織布、制陶燒窯、棧山航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還是圖騰崇拜、上帝造人、地心說、日心說、二元論、經典物理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真正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始終都是不同時期的積極思考的成果合集。也正是這些思考,讓我們智人走上了有別于其他物種的思想文明之路。思考能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重大的影響,我們的學習、生活、思想觀念、情緒反應、日常溝通交流等都與我們的思考能力密不可分。如果把出生看作人生的起點,那么思考能力則決定了你可以離開起點的*距離。 本書將致力于揭示功利主義環(huán)境下,理性且更富長見的思考是如何被施以重重障礙的;本能、意識、思想到底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人類的思考與婚嫁制度、金錢等社會關系和生產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人類社會的思考認知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以及那些存于我們現世被奉為經典的荒謬思維是如何產生并影響我們行為的。我們將從這樣的視角看宇宙: 這是一個奧秘無窮的、異常龐大的信息集合,以人為界,悉數歸類有三——其一,是以人類個體為邊界的生命信息;其二,是生命體外的外界環(huán)境信息;其三,是生命體憑借感知系統建立的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信息。我們對前兩者信息的研究多、歷史也長,尤其對第二種信息探究的歷史*為久遠,但對于認知信息我們的研究卻少之又少。但卻是這些認知信息建構了我們的思考能力。為避免書中內容的呆板化,在書中筆者加入了大量的生動案例。在本書的*后一章中,我們還建立了大腦思考的模型算式組,嘗試對大腦的工作原理進行解釋,并據此分析我們日常生活中大腦的部分工作表現,進一步歸納了使用大腦的注意事項,分析了如何學習效率更高。本書還利用大腦思考的模型算式組,解釋了諸多人類現實中的生活現象,諸如外星人到底是什么、夢境的實質等。筆者還解釋了什么是幸福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追求幸福。*后,我們基于對人類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的趨勢以及思考對人類歷史走向的影響——而不是基于某一技術或某一現象的影響——對人類的未來走向進行了預測,認為人類的未來在于不斷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潛能。我們還樂觀地認為,人工智能將會成為幫助我們發(fā)揮思考潛能的重要助力,而不是取代我們;人類也不會分化成神人和無用階級。廣袤的宇宙,無窮的信息奧秘,使得人類必須擁有足夠的數量才能保證我們的探索速度超過我們被星際災難所滅殺的速度。我們也樂觀地相信,我們終將擺脫內耗,走向更深層次的種內大合作,體驗更值得期待的幸福,踐行人生的意義。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從你我的理性思考開始。 當然,對思考的探究絕不是個簡單的話題,需要克服的不僅僅是資訊難題,更需要給弱小的自己持續(xù)注入勇氣,但我卻堅持認為這是個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極具意義的話題,只有了解了思考本身,才可能真正了解我們自己。但愿捧起本書的你能讀完這樣一本薄薄的書,建立理性思考的習慣,并開始相信人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