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動力工程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調控及其熱流場特性研究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調控及其熱流場特性研究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調控及其熱流場特性研究

定 價:¥99.00

作 者: 張志萍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712110 出版時間: 2022-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6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論和技術層面介紹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的調控機制及熱流場特性,分別對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中的秸稈類生物質酶解技術、光生化反應器結構優(yōu)化、多相流熱物理特性、多相流體系傳熱模型建立及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等問題進行了闡述。第1章詳細列舉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領域的研究進展。第2章詳細描述秸稈類生物質的酶解預處理及酶回收利用等調控技術。第3章從多相流場特性出發(fā),研究光生化反應器結構的優(yōu)化及其光合產氫過程調控。第4章從宏觀及微觀角度分析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內部的熱物理特性。第5章介紹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傳熱模型的構建。第6章介紹對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溫度場分布傳輸規(guī)律的數(shù)值模擬。本書可供可再生能源領域相關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調控及其熱流場特性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氫能源
1.2 生物產氫技術
1.2.1 生物產氫技術的特點
1.2.2 生物產氫技術的研究
1.2.3 光合產氫菌種的研究
1.3 秸稈類生物質產氫工藝
1.3.1 秸稈類生物質產氫的必然性
1.3.2 秸稈類生物質預處理工藝研究
1.4 秸稈類生物質酶解工藝
1.4.1 秸稈類生物質酶解過程的影響因素
1.4.2 纖維素酶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
1.5 光生化反應器性能及其與產氫過程的關系
1.5.1 光生化反應器的分類及其特點
1.5.2 光生化反應器的光熱質傳輸特性及其研究現(xiàn)狀
1.5.3 光生化反應器對產氫過程的影響
1.6 多相流體系的研究
1.6.1 多相流體系的定義
1.6.2 多相流體系分析理論
1.6.3 生物質多相流體系的特征
1.6.4 生物質多相流體系熱量傳輸研究現(xiàn)狀
1.7 數(shù)值模擬方法的研究現(xiàn)狀
1.7.1 數(shù)值模擬方法的定義
1.7.2 數(shù)值模擬方法的特點
1.7.3 數(shù)值模擬方法在光生化反應器研發(fā)及其傳熱領域的應用
1.8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過程調控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2章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酶解預處理技術調控
2.1 酶解預處理技術概況
2.2 秸稈類生物質酶解預處理工藝調控
2.2.1 纖維素酶酶負荷對酶解預處理過程的影響
2.2.2 底物濃度對酶解預處理過程的影響
2.2.3 酶解時間對酶解預處理過程的影響
2.2.4 酶解預處理工藝參數(shù)的正交優(yōu)化
2.3 纖維素酶回收利用技術調控
2.3.1 纖維素酶回收利用技術可行性分析
2.3.2 新鮮底物重吸附法回收利用工藝優(yōu)化
2.3.3 纖維素酶固定化法回收利用工藝優(yōu)化
2.4 酶解反應對光合產氫過程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章 光生化反應器結構優(yōu)化及其光合產氫過程調控
3.1 光生化反應器結構與產氫相關關系
3.2 不同類型光生化反應器的設計及運行
3.2.1 磁力攪拌下序批式光生化反應器的運行
3.2.2 靜置狀態(tài)下序批式光生化反應器的運行
3.2.3 折流板式連續(xù)流光生化反應器的運行
3.2.4 升流式折流板式光生化反應器的運行
3.2.5 升流式管狀光生化反應器的運行
3.3 攪拌方式對光合產氫過程的調控
3.3.1 攪拌方式對pH、光合細菌生長狀態(tài)及還原糖濃度的影響
3.3.2 攪拌方式對產氫情況的影響
3.4 水力停留時間對光合產氫過程的調控
3.4.1 水力停留時間對pH、光合細菌生長狀態(tài)及還原糖濃度的影響
3.4.2 水力停留時間對產氫情況的影響
3.5 攪拌方式和水力停留時間對光合產氫過程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熱物理特性研究
4.1 多相流產氫體系熱物理特性研究現(xiàn)狀
4.2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熱物理特性測定
4.2.1 多相流體系的動力黏度測定
4.2.2 多相流體系的比熱容測定
4.2.3 秸稈類生物質粉體的粒徑測定
4.2.4 秸稈類生物質熱值的測定
4.3 秸稈類生物質粉體的熱重分析
4.3.1 秸稈類生物質粉體的成分分析
4.3.2 秸稈類生物質粉體的熱解特性
4.3.3 秸稈類生物質粉體的表觀活化能計算
4.3.4 不同粉碎工藝玉米芯粉的熱解特性分析及活化能計算
4.4 秸稈類生物質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傳熱模型構建
5.1 引言
5.2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設計
5.2.1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生化反應器
5.2.2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溫度監(jiān)控
5.3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內部溫度的分析
5.3.1 管式光生化反應器內不同位置溫度的連續(xù)監(jiān)測
5.3.2 光合產氫過程中各位置溫度的預測值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溫度場數(shù)值模擬
6.1 引言
6.2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的運行
6.3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溫度場分析依據
6.3.1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溫度場分析的機理
6.3.2 溫度場數(shù)值模擬過程的基本控制方程
6.3.3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溫度場的有限元方法
6.4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的Fluent數(shù)值模擬
6.4.1 Fluent軟件簡介
6.4.2 生物質多相流光合產氫體系傳熱過程的建模
6.4.3 Fluent相關模型的選擇及假設
6.4.4 折流板式連續(xù)流光生化反應器內的導熱問題基本分析過程
6.5 參數(shù)調整對溫度場分布的調控
6.5.1 不同入口流速對產氫體系溫度場的影響
6.5.2 不同反應條件下的產氫驗證實驗
參考文獻
彩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