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中國詩學史

中國詩學史

中國詩學史

定 價:¥138.00

作 者: 袁行霈 孟二冬 丁放 曾祥波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20159703 出版時間: 2021-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7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詩學史》是一部通過梳理中國歷代重要詩學批評著作和重要詩學概念,闡釋中國詩學的發(fā)展歷程與詩學思想特色的著作。全書內(nèi)容按照時代次序分為六章。作者對中國詩學史的歷史時段劃分與眾不同,他們以重要的詩學文獻為分水嶺,并著重介紹這些文獻所涉及到的詩學概念,闡釋其思想脈絡,闡發(fā)其價值?!吨袊妼W史》是在《中國詩學通論》基礎上化繁為簡、補訂充實的修訂本,總體來看,這是一部將詩學文獻考論與詩學觀念分析密切結(jié)合的佳作,前后貫通,邏輯嚴謹,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袁行霈,字春澍,江蘇武進人,著名古典文學專家,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顧問組顧問、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主要著作有《中國詩歌藝術研究》《陶淵明集箋注》《中國文學概論》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作品選注》《中華文明史》等。孟二冬,安徽宿州人,生前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4月22日,因病醫(yī)治無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歲。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主要著作有《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韓孟派詩傳》等。丁放,安徽淮北人,曾任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現(xiàn)任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盛唐詩壇研究》(合著)等。曾祥波,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杜詩考釋》《宋詩史釋》等。

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一、詩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
二、詩與“詩學”的概念
三、中國詩學的特點
四、詩學文獻概況
五、詩學史的分期
六、研究方法
 
章從《尚書》到《楚辭章句》
——中國詩學的發(fā)軔時期
節(jié)儒家詩學的始建
一、《尚書》與詩的概念起源
二、詩歌功用論——“詩教”說
三、詩歌鑒賞論——孟子“以意逆志”與“知人論世”
第二節(jié)“發(fā)憤”說
一、屈原的“發(fā)憤以抒情”
二、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
第三節(jié)“發(fā)憤”說與儒家正統(tǒng)詩學的論爭
一、劉安的評價
二、揚雄的評價
三、班固的評價
四、王逸的評價
 
第二章從《典論·論文》到《文心雕龍》
——中國詩學相對獨立的時期
節(jié)文學與文學批評的自覺
一、文學價值的提高——在人生和宇宙的層面上思考文學
二、文學創(chuàng)作積累豐富——該時期的詩歌發(fā)展狀況
三、文學批評的自覺
第二節(jié)玄學思潮對文學批評的影響
一、自然之道
二、言意之辨
三、人物品鑒與文學批評
第三節(jié)佛教思潮對文學批評的影響
一、象教與象外
二、聲律論
第四節(jié)儒家詩教的轉(zhuǎn)向:“詩緣情”說
一、人的覺醒和情的覺醒
二、“詩緣情”的美學意義
第五節(jié)體系化與集大成的《文心雕龍》
一、體系化及其思想來源
二、集大成
 
第三章從《詩品》到《二十四詩品》
——中國詩學獨立發(fā)展的時期
節(jié)本時期詩學理論的核心觀念——風格論
一、鍾嶸《詩品》的風格論
二、皎然《詩式》的風格論與中唐詩歌新變
三、《二十四詩品》的風格論及其美學趣味
四、張為《詩人主客圖》及其風格流派劃分
第二節(jié)本時期風格論的核心觀念——以“自然”為宗
一、鍾嶸《詩品》倡導“自然”之美
二、以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人對自然美的追求
三、皎然論自然之美
四、《二十四詩品》崇尚的沖淡、自然之美
第三節(jié)詩歌風格辨析的深化——“滋味”說與“韻味”說
一、辨“味”原始
二、鍾嶸“滋味”說
三、司空圖“韻味”說
第四節(jié)“言志”與“詩教”的發(fā)展——從重風骨、尚風雅到
美刺興比
一、“言志”——重風骨、尚風雅的詩歌美學思想
二、“詩教”——注重政治功利的詩歌主張
第五節(jié)“發(fā)憤”說的新變——“不平則鳴”與“筆補造化”
一、“不平則鳴”與“發(fā)憤”說215
二、重“心性”到“筆補造化”221
第六節(jié)唐詩美學論爭
一、初唐四杰之爭228
二、對陳子昂的評價232
三、李杜優(yōu)劣論239
四、元白輕俗論243
 
第四章從《六一詩話》到《滄浪詩話》
——中國詩學的高潮期
節(jié)趣味性與筆記體——基于鑒賞的“詩話”產(chǎn)生
一、歐陽修《六一詩話》
二、司馬光《續(xù)詩話》
三、劉攽《中山詩話》
第二節(jié)用事與格律——創(chuàng)作實踐論
一、山谷詩法
二、江西詩派的詩學理論
第三節(jié)韻味、妙悟與言志:傳統(tǒng)詩學觀念的繼承與發(fā)揮
一、東坡詩論
二、批評蘇、黃及江西詩派的詩學理論
三、理論性詩話的出現(xiàn)
四、理學家的詩論
第四節(jié)元好問與論詩詩
一、“挾幽并之氣”,重慷慨豪放之音
二、提倡“古雅”
三、提倡“真淳”、“遺音”、“韻外之致”
四、重視真誠,反對虛偽
第五節(jié)詞論的興起
一、婉約與豪放的交替
二、推崇蘇、辛
三、從婉約到風雅
 
第五章從《唐才子傳》到《原詩》
——中國詩學建立理論體系的時期
節(jié)《唐才子傳》與元代詩學
一、以方回為代表的正統(tǒng)詩學
二、辛文房與《唐才子傳》
三、“詩格”的復興
第二節(jié)復古的宗唐思潮
一、宗唐的先聲:高棅《唐詩品匯》
二、前七子
三、后七子
四、七子的尾聲:胡應麟《詩藪》
第三節(jié)重個性的尊宋思潮
一、明初的尊宋暗流
二、公安派與竟陵派
第四節(jié)詩學體系的建立:王夫之與葉燮
一、王夫之的詩學理論
二、葉燮的詩學理論
第五節(jié)詞論的中衰
一、元代的詞學理論
二、明代的詞學理論
 
第六章從《帶經(jīng)堂詩話》到《人間詞話》
——中國詩學理論趨向多元化的時期
節(jié)王士禎“神韻”說
一、王士禎對“神韻”說的貢獻
二、“神韻”說的具體內(nèi)涵
三、對“神韻說”的批評
第二節(jié)沈德潛“格調(diào)”說
一、“格調(diào)”說的背景與淵源
二、“格調(diào)”說的基本宗旨
三、詩體論
四、章法論
五、風格論
第三節(jié)袁枚“性靈”說
一、袁枚對“神韻”、“格調(diào)”、“肌理”三說的批評
二、“性靈”說的具體內(nèi)涵
三、對“性靈”說的修正與批評
第四節(jié)梁啟超《飲冰室詩話》與“詩界革命”
一、“詩界革命”的先驅(qū)——龔自珍
二、黃遵憲對“詩界革命”理論的貢獻
三、“詩界革命”的代表著作——梁啟超《飲冰室詩話》
第五節(jié)清代詞論
一、清初詞論
二、“浙西派”與“陽羨派”詞論
三、“常州詞派”的詞學理論
第六節(jié)中西詩學的融合與王國維“境界說”
一、“意境”辨始
二、王國維及其《人間詞話》
 
引用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