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石(1940年11月7日-),安徽省宿州市人。號紅樓印癡、睡庵、石叟。當代江淮大寫意畫派的代表性人物,集詩書畫印為一身的著名藝術家。其人至情至性,淳樸率真;其詩不事雕琢,清新自然;其印渾厚蒼茫,氣象高古;其畫道勁酣暢,橫掃千軍;其書筆力扛鼎,波瀾壯闊。身集數藝,而一以貫之:雄厚恣肆,古樸歸真。雖年屆杖朝,創(chuàng)作精力彌漫,自家面貌今日成就,由來有自。首先是學養(yǎng)深厚。他自幼嗜古,就讀安徽師大中文系,受教于張滌華、衛(wèi)仲璠、祖保泉諸名家,飽讀詩書,文史兼通。所撰《大寫意三字經》,囊括中國大寫意文人畫歷史,朗朗上口,生動準確,若非具備精湛文學素養(yǎng),不能為之。王少石作畫,喜題自作之詩,詩書畫結為一體,詩文凸顯畫作意境,相互交融輝映,大大增強藝術美感。穿插于畫中的詩文與書法,又形成構圖的重要元素和獨特的王氏藝術語言,很是別致。其次是轉益多師,博學廣收,知守善變。其畫出于青藤、八大、吳昌碩和齊白石,又得列蕭龍士、李苦禪、許麟廬之門墻;其印由吳派轉宗浙派、皖派,上溯秦漢璽?。黄鋾谑奈?、袁安碑、漢碑額為一體,兼缶翁筆意;其學由文史延伸到文物考古、收藏鑒賞眾多領域,上下求索,觸類旁通,絕非獨治一經,固守方隅之地;其交多為博學鴻儒,往來論道,終身受教得益。白石翁得意弟子許麟廬,當代學術大家馮其庸,皆與其交情深厚,學術藝術,或賜教或合作,互動無間,二老各致其二百余通信函,結集出版有《許麟廬翰札·致弟子王少石》,成為藝林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