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的學術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中心。辛亥革命后隨著大批留學生回國和中外學術交往的深入,在北京出現(xiàn)了多種英文學術刊物。本書在全面梳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四份刊物:(1)中國社會及政治學會主辦的《中國社會及政治學報》(Th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16—1941)、(2)輔仁大學主辦的《輔仁英文學志》(Bulletin of the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1926—1934) 、(3)北京圖書館主辦的《圖書季刊》(Quarterly Bulletin ofChinese Bibliography,1934—1948)、(4)燕京大學主辦的《燕京社會學界》(TheYenching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1938—1950)。 2.這些刊物不僅在中國學界享有盛譽,在國際學界也有廣泛影響。本書對這些英文學術刊物做全面深入的研究。此前國內外學界對這批英文學術刊物均未有系統(tǒng)研究,甚至連全面的介紹都付諸闕如。3.本書有三方面的意義:一是填補近代中國學術史研究的一個空白點;二是揭示近代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外學術交流;三為今天中國學術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