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被魯迅譽為中國人的“精神綱領”,但西方人亦有“face”這樣的表達,可見這種文化現象并非中國人所獨有。前人研究雖基于不同學科背景,但都囿于“互動情境”中來闡釋面子本質,而人際互動過程中,交際雙方站在各自立場,出于不同行為動機完全可能對面子內涵有不同理解。 本書試圖秉承哲學與語言學的交叉研究,徹底跳出“面子在互動中產生”的舊思維定勢,擯棄先前面子理論研究的對象化傾向,在理論層面厘清目前中外面子研究的共同癥結,依托法國現象學前沿理論——Michel Henry(米歇爾??亨利)生命現象學闡釋中法面子本質共性,從現象學高度重新求索面子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