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材料邊坡泥化夾層漸進損傷宏細觀機理研究

邊坡泥化夾層漸進損傷宏細觀機理研究

邊坡泥化夾層漸進損傷宏細觀機理研究

定 價:¥69.00

作 者: 胡啟軍,何樂平,辜鈺程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675224 出版時間: 2021-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0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邊坡泥化夾層漸進損傷宏細觀機理研究》基于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實現(xiàn)了泥化夾層宏細觀組構特征的量化表征;提出了泥化夾層復雜多相結構簡化方法,實現(xiàn)了微細觀結構“多相→二相”的有效轉化,獲得了基于細觀結構特征的泥化夾層代表性體積單元;基于復合材料細觀力學理論,提出了基于有限元與離散元的泥化夾層細觀力學模型構建方法;結合CT掃描、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處理等技術,揭示了復雜環(huán)境下泥化夾層宏細觀結構漸進損傷演化規(guī)律,闡明了泥化夾層宏細觀損傷的關聯(lián)機制,為露天礦山及邊坡工程的安全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作者簡介

暫缺《邊坡泥化夾層漸進損傷宏細觀機理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問題的提出 1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2
1.2.1 巖土體微觀結構參數(shù)的研究現(xiàn)狀 2
1.2.2 巖土體細觀力學研究現(xiàn)狀 5
1.2.3 巖土體宏細觀損傷的研究現(xiàn)狀 7
1.2.4 巖土體損傷力學研究現(xiàn)狀 9
1.3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1
1.4 本書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技術路線 12
1.4.1 主要研究內(nèi)容 12
1.4.2 技術路線 13
第二章 泥化夾層微細觀組構量化表征方法 15
2.1 泥化夾層微細觀圖像采集 15
2.2 泥化夾層微細觀組構特征的識別 16
2.2.1 圖像區(qū)域增強算法 17
2.2.2 圖像形態(tài)學 20
2.3 泥化夾層微細觀組構特征的量化 25
2.4 工程實例 27
2.4.1 泥化夾層微細觀形貌的獲取 27
2.4.2 泥化夾層組構參數(shù)量化分析 29
2.5 本章小結 35
第三章 基于結構“聚類-融合-簡化”的泥化夾層細觀力學有限元模型 36
3.1 細觀結構聚類融合 36
3.1.1 泥化夾層細觀組構聚類 36
3.1.2 泥化夾層細觀組構的重構優(yōu)化 39
3.2 細觀結構等效簡化方法 41
3.2.1 簡化原則的定義 41
3.2.2 組構簡化 42
3.3 基質體力學參數(shù)的獲取 43
3.3.1 變形模量的獲取 43
3.3.2 泊松比的計算方法 43
3.3.3 彈性模量的確定 43
3.4 細觀力學參數(shù)反分析 44
3.4.1 Mori-Tanaka方法 44
3.4.2 復合材料有效彈模的推導 45
3.4.3 泥化夾層有效彈模、泊松比的反算 46
3.5 工程實例 47
3.5.1 泥化夾層細觀參數(shù)的獲取 47
3.5.2 紅層泥化夾層破壞準則的選取 50
3.5.3 泥化夾層細觀力學模型的構建 51
3.5.4 泥化夾層峰值壓縮強度 52
3.5.5 泥化夾層峰值剪切強度 54
3.6 本章小結 54
第四章 基于離散元的泥化夾層細觀力學模型 56
4.1 基于結構簡化的泥化夾層顆粒流初始模型 56
4.1.1 基于顆粒流的泥化夾層本構模型 56
4.1.2 顆粒集合的生成 57
4.1.3 初始參數(shù)的選取 58
4.1.4 伺服機制及試樣固結 58
4.1.5 泥化夾層細觀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 59
4.2 基于散斑儀的泥化夾層細觀力學參數(shù)標定試驗 60
4.2.1 泥化夾層破壞準則 60
4.2.2 泥化夾層室內(nèi)單軸壓縮試驗 61
4.3 泥化夾層細觀力學參數(shù)標定 63
4.3.1 顆粒剛度的確定 64
4.3.2 顆粒間摩擦系數(shù)及接觸黏結強度的確定 65
4.3.3 加載速率的確定 65
4.4 工程實例 65
4.4.1 泥化夾層顆粒流數(shù)值模型的建立 65
4.4.2 泥化夾層數(shù)值模型驗證 66
4.4.3 泥化夾層峰殘強度特征值評價 67
4.4.4 應變軟化過程中塑性變形機制分析 68
4.5 本章小結 69
第五章 泥化夾層宏細觀損傷特征量化表征方法 70
5.1 泥化夾層表層宏觀裂隙損傷識別量化方法 70
5.1.1 宏觀損傷圖像處理 70
5.1.2 裂隙橋接與雜點去除 72
5.1.3 裂隙特征提取 73
5.1.4 裂隙的量化 75
5.2 泥化夾層表層細觀孔隙損傷識別量化方法 76
5.2.1 原位微孔隙損傷圖像的獲取 76
5.2.2 表層微孔隙損傷的識別量化 76
5.3 泥化夾層內(nèi)部細觀損傷動態(tài)識別方法 77
5.3.1 CT掃描技術 77
5.3.2 泥化夾層內(nèi)部損傷識別 78
5.4 本章小結 79
第六章 泥化夾層損傷與宏觀力學行為關聯(lián)研究 80
6.1 三向受力下泥化夾層內(nèi)部損傷動態(tài)演化識別 80
6.1.1 取樣點工程地質特征 80
6.1.2 泥化夾層CT-三軸剪切試驗 81
6.1.3 三向受力下泥化夾層內(nèi)部損傷過程 82
6.2 三向受力下泥化夾層損傷演化方程 85
6.2.1 應變等價原理 85
6.2.2 泥化夾層損傷變量的定義與提取 87
6.2.3 泥化夾層損傷演化方程 88
6.3 干濕循環(huán)下泥化夾層宏細觀損傷量化表征 90
6.3.1 干濕循環(huán)試驗方案 90
6.3.2 干濕循環(huán)下泥化夾層宏細觀損傷參數(shù) 91
6.4 干濕循環(huán)下泥化夾層宏細觀損傷關聯(lián)機制 94
6.4.1 宏細觀損傷的關系 94
6.4.2 宏細觀損傷與力學特性的關聯(lián) 97
6.5 本章小結 98
參考文獻 10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