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煤巖、煤質和煤類研究入手,建立了以地質調查、采樣測試與煤巖煤質分析相結合的煤炭資源清潔利用煤質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分析了全國主要煤炭規(guī)劃礦區(qū)直接液化用煤、氣化用煤、焦化用煤、動力用煤等清潔用煤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條件,探討成煤母質、沉積環(huán)境、古氣候及古構造和盆地構造-熱演化對煤巖組分和化學組成的影響,建立了清潔用煤的成煤模式;運用煤田地質學、煤巖學、煤化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選擇典型礦區(qū)煤巖樣品研究不同成煤時代直接液化用煤、氣化用煤、焦化用煤、動力用煤等清潔用煤資源的巖石學特征、化學組成特征、化學工藝性、顯微組分特征,深化了對中國清潔用煤煤巖煤質特征、控制因素及賦存規(guī)律的認識;評價了我國主要煤炭規(guī)劃礦區(qū)清潔用煤資源潛力及戰(zhàn)略選區(qū),對中國煤炭資源清潔利用與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