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技術在臺風暴雨型地質災害成災條件中的識別應用》以中國地質調查局浙江飛云江流域地質災害調查項目(DD20160282)為依托,綜合利用高密度電阻率成像法(High-densit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Method,簡稱ERT)與探地雷達(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簡稱GPR)等物探技術,在我國臺風暴雨覆蓋區(qū)選擇不同類型巖土體斜坡進行探測示范研究,分析斜坡介質的電阻率分布特征、探地雷達電磁波信號(振幅、能量、頻譜等屬性參數)的變化規(guī)律,對比鉆孔巖芯資料與含水率原位監(jiān)測數據,構建基于ERT的天然斜坡水分運移規(guī)律識別技術、綜合ERT與GPR的典型沉積巖邊坡地質結構識別技術以及基于ERT的次級控滑斷裂識別技術。本研究成果為建立天然邊坡含水率與電阻率的耦合模型提供理論依據,為中低山丘陵地區(qū)天然斜坡地質結構、控滑斷裂的地球物理探測提供技術示范,對臺風暴雨地區(qū)斜坡失穩(wěn)災害預測及防治具有重要實際應用意義,可以為區(qū)域人民生命財產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提供技術保障?!段锾郊夹g在臺風暴雨型地質災害成災條件中的識別應用》內容共分7章。第一章主要介紹了物探技術在國內外地質調查領域的應用情況;第二章主要介紹了高密度電阻率成像法(ERT)與探地雷達(GPR)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與數據處理解譯;第三章主要介紹了東南沿海地區(qū)地質災害的發(fā)育特征及影響因素;第四、五、六章分別介紹了ERT在天然邊坡水分運移規(guī)律識別領域的應用、ERT與GPR在天然邊坡地質結構識別領域的應用、ERT在次級控滑斷裂識別領域的應用;第七章概括總結了ERT與GPR在臺風暴雨型地質災害成災條件識別應用中的主要技術原則、數據解譯原則及其有待完善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