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要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一是生理需求,維持生存和延續(xù)種族發(fā)展,如吃飯、喝水、睡眠、性等。二是安全需求,免除恐懼和焦慮。三是社交需求,渴望被關注、理解、鼓勵、接納、尊重等。四是自我實現需求,渴望發(fā)現并充分發(fā)揮潛能。但有時候人們即便是在做同一件事,卻是在實現不同需求。比如跑馬拉松,可能在整個非洲地區(qū)都很難找到把馬拉松當愛好、當娛樂項目去參與的人,因為奔跑的速度決定著他們的脫貧之路,吃飽吃好的生理需求和建房買房的安全需求才是驅使黑人選手不斷向“錢”奔跑的原動力。但于我,跑馬拉松卻是發(fā)揮潛能自我實現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之間也并非毫無聯系,比如平時良好的休息和營養(yǎng)也是馬拉松的一部分,而不是馬拉松之外的事情。當然,人生不應該只有跑步,光是跑步也不可能跑得太快。一般人會誤認為跑步就是腿腳發(fā)力,實際上跑步是一項全身運動,肌肉力量不足,跑步就會動作松散、變形、不穩(wěn)定,比如骨盆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就要通過腹肌和臀肌共同發(fā)力。有些跑者在蹬地時發(fā)不上力,大多是因為腹肌、臀肌和大腿后側肌群腘繩肌的相互關系不夠協調。人的身上有超過640條骨骼肌,大多數尤其是核心肌群和包括膈肌、盆底肌、腹橫肌等深層肌肉在內的呼吸肌群,也在負責著跑步時的運作。我除了奔跑,核心力量訓練從來也都不少,所以跑得還算好。適當的力量訓練可以輕松提高跑步成績。跑在早上,看見日出,美好的陽光,蔚藍天空,青草綠樹隨風搖曳;跑在夜晚,伴著星星、月光、蟲鳴。我既不會閉門造車,也不會無病呻吟,我用自己的雙腳記錄美好回憶,為自己的思想安一個家。《輕松馬拉松:以北京周邊賽事為例》的所有文字,都是我在奔跑過程中頭腦清空狀態(tài)下跑過無數回的,無論您跑,或者沒跑,看完好處都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