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問世的《朝霞》含五卷,不同于多數(shù)德國哲人對龐大、嚴密體系的偏好,尼采又一次采用了格言體,“我探討深刻的問題,就像洗冷水澡——快進快出……寒氣逼人讓人快速行動!” 尼采敏銳地洞察到:當人的直覺、感受與“道德”“理性”發(fā)生沖突,后者碾壓性的約束力,常常成為現(xiàn)代人心靈癥結的根源。所謂規(guī)則,包括“習俗道德”,原本服務于人,但它卻恣意生長,反過來成了人的目的,迫使本人為它削足適履。 在《朝霞》這部格言風格的瑰麗著作中,尼采用他生命的“偏見”裁決道德的成見,激勵我們從規(guī)則手中奪回權力。這是一本助人尋回人性的肯定之書、痊愈之書,標志著尼采哲學的重要轉向,他自此開啟了他宏大的旅程:“重估一切價值”。 關于《朝霞》,尼采建議,不要坐在書齋里正襟危坐地閱讀本書,而要“在散步中,在旅途中,自由地翻閱它,一次次地埋下頭去和一次次地抬起頭來,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進入一片完全陌生的天地” 。 在尼采個人著作史中,本書介于《人性的,太任性的》第二部分和《快樂的科學》之間,屬于“駱駝”“獅子”“孩子”中的第二階段:“獅子”。它具備充沛的毀滅性,搖撼著古老的價值,其使命在于為新價值的創(chuàng)造開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