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青春校園文學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

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

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

定 價:¥66.00

作 者: 黃承偉 著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9909437 出版時間: 2021-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梳理了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政策演進與成效,對比分析了社會組織在參與貧困治理的過程中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力,提出應完善社會組織內部治理,構建社會組織與政府合作治理貧困的體制機制,培育社會支持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的文化氛圍,應加快社會組織參與精準扶貧戰(zhàn)略的發(fā)展策略和決策定位,充分發(fā)揮出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的貢獻力和影響力。對在國家扶貧領域中建立政府與社會組織互動合作機制提供全新視角,對不同類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徑也有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暫缺《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政策演進與成效
第一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意義與相關概念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二、社會組織相關概念
第二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政策和特點
一、國家支持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政策
二、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歷程和特點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領域與成效
一、基礎設施建設扶貧
二、教育扶貧
三、健康扶貧
四、產(chǎn)業(yè)扶貧
五、救災重建
六、生態(tài)環(huán)境扶貧
七、社區(qū)發(fā)展扶貧
第四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優(yōu)勢與局限
第二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意義
第一節(jié) 治理轉型的理論指向及其在農村貧困治理中的基本體現(xiàn)
一、治理轉型的核心議題
二、“農村貧困治理轉型”的概念生成
第二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理論邏輯
一、以政府為中心的放權改革
二、以社會組織為載體的扶貧專業(yè)化發(fā)展
三、以市場為支撐的公益資源積累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轉型的實踐意義
一、為農村貧困治理轉型提供路徑支持形成更合理的貧困治理結構
二、豐富和發(fā)展農村貧困治理的理念提升新型貧困治理結構的適應性
三、促進貧困治理領域的國內外交流強化貧困治理結構轉型的合理性
第三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實踐歷程及其基本特征——基于國內外比較的研究
第一節(jié) 中國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歷程
一、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探索時期(1978-1993年)
二、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發(fā)展時期(1994-2000年)
三、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擴展時期(2001-2010年)
四、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的穩(wěn)定時期(2011年至今)
第二節(jié) 部分國家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孟加拉國——“小額信貸”模式
二、印度——“非政府組織推動農村發(fā)展”
三、菲律賓——“政府與NGO合作扶貧”
四、德國——“NGO防災減災應急救助”
五、日本——“綜合性農業(yè)協(xié)會”發(fā)展模式
六、法國——“非政府組織推動農業(yè)旅游”
第三節(jié) 中國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基本特征
一、參與形式:由單一主導逐步轉向多元共存
二、目標演進:由物質幫扶逐步轉向能力提升
三、動力變遷:由被動參與轉向主動參與
四、模式變化:由實踐探索轉向制度推進
五、機制更新:由項目單行轉向合作聯(lián)動
第四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主體類型與運行機制
第一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扶貧的內容及組織類型
第二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行動類型及特點
一、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和基金會
二、官辦社會組織、國際社會組織和草根社會組織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行動機制
一、社會組織農村貧困治理的資源動員類型
二、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中資源的傳遞形式
三、社會組織農村貧困治理資源的承接路徑
四、小結與展望
第五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中各行動主體間的互動關系
第一節(jié) 社會組織與政府的合作關系
一、社會組織與政府的合作基礎
二、社會組織與政府的合作過程
三、社會組織與政府的合作瓶頸
四、反思
第二節(jié) 社會組織之間的自主型相互依賴關系
一、社會組織之間自主型的相互依賴
二、社會組織內部自主型依賴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
三、社會組織內部自主型依賴關系的反思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與貧困村民的互信關系
一、社會組織的多元嵌入
二、貧困村民的主動參與
三、社會組織與村民互信機制的建構及反思
第四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互動關系框架
第六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角色定位
第一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角色定位的理論分析
一、“國家—社會”關系理論的基本觀點
二、社會力量在中國國家治理中的角色變化
三、不同扶貧理念下社會組織的角色分析
第二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環(huán)境變遷
一、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化準備階段(1978-1988年)
二、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化形成階段(1989-2000年)
三、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制度化完善階段(2001年至今)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角色定位
一、社會扶貧參與主體
二、政府扶貧參照對象
三、農村社區(qū)綜合發(fā)展支持者
四、公益社會組織發(fā)展及社會治理推動者
第七章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路徑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基于“資源依賴理論”的參與路徑
二、基于“政府職能轉移”的貧困治理的路徑研究
三、基于“社會治理”的貧困治理參與路徑
第二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基本實踐路徑模式
一、國際社會組織的合作型參與路徑
二、官辦社會組織的自上而下型參與路徑
三、草根社會組織的自下而上型參與路徑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參與貧困治理路徑優(yōu)化策略
一、厘清政府與社會組織在貧困治理中的角色界限
二、突破社會組織制度困境,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fā)展
三、加強社會組織自身建設,提高其組織化程度
四、促進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的公私合作
五、推動社會組織與市場主體的多元合作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jié) 結論
第二節(jié) 促進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政策建議
一、為社會組織賦權
二、完善社會組織內部治理
三、構建社會組織與政府合作治理貧困的體制機制
四、培育社會支持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的文化氛圍
五、構建農村貧困治理公益慈善閉環(huán)系統(tǒng)
附錄 社會組織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實踐案例
案例一 中國扶貧基金會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案例——公益同行項目
一、項目背景
二、項目思路
三、具體案例
四、思考與啟示
案例二 宣明會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宣明會在云南省玉龍縣的貧困治理實踐
三、案例分析
四、思考與啟發(fā)
案例三 綠色流域參與農村貧困治理的案例——以滇西北波多羅村為例
一、引言
二、波多羅的發(fā)展困境
三、綠色流域對波多羅的貧困干預
四、波多羅內源性發(fā)展分析
五、思考與啟示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