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史建設初論1
略論研究古史的方法11
略論古帝王之瑞應傳說15
禹治水傳說之推測20
伊尹考26
巫咸考34
略論湯禱傳說38
再論湯禱傳說43
二女傳說之演變和分化46
中國群婚制的有無問題54
中國圖騰文化的探討57
從康有為說到顧頡剛——史學方法的錯誤62
關于《古史辨》67
《古史辨的解毒劑》的解毒劑70
向《為〈古史辨的解毒劑的解毒劑〉進一解》展開攻毒的殲滅戰(zhàn)80
一篇多余的辨論91
吳起伐魏考96
樂毅仕進考——《樂毅報燕惠王書》辨?zhèn)紊掀?00
樂毅破齊考——《樂毅報燕惠王書》辨?zhèn)蜗缕?06
樊於期即桓齮考——戰(zhàn)國人物叢考之一117
答李君嘉齡:《關于樊於期即桓齮考》119
戴氏篡宋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22
魏安釐王滅衛(wèi)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28
孟嘗君合從破楚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31
齊湣王、秦昭王稱東、西帝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37
齊湣王滅宋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42
梁惠王逢澤之會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51
公孫衍、張儀從橫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58
中山武公初立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70
李兌合五國伐秦考174
韓滅鄭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81
魏惠王遷都大梁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85
秦失河西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189
韓文侯伐宋到彭城執(zhí)宋君考194
司馬穰苴破燕考197
魏文侯滅中山考201
三晉伐齊入長城考——戰(zhàn)國興亡叢考之一204
趙滅中山考210
齊魏相王考215
周分東西考219
關于長平之戰(zhàn)的時間223
再談長平之戰(zhàn)的時間226
周代封建制的崩潰234
士民階層的興起240
戰(zhàn)國時代的農村249
戰(zhàn)國時代的郡制——戰(zhàn)國制度叢考之一253
戰(zhàn)國時代的征兵制度——戰(zhàn)國制度叢考之一259
戰(zhàn)國時代社會性質的討論267
戰(zhàn)國時代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形成286
論春秋戰(zhàn)國間階級斗爭對于歷史的推動作用306
戰(zhàn)國中期的合從連橫戰(zhàn)爭和政治路線斗爭
——再談馬王堆帛書《戰(zhàn)國策》329
戰(zhàn)國時代的“百家爭鳴”345
問題解答一357
問題解答二361
關于《左傳》“取人于萑苻之澤”的辯解365
對《宗法今解》一文的商討368
封建新論——論奴隸制的分封制和封建的分封制376
《逸周書》與《汲冢周書》辨證
——《逸周書集釋考證》初稿之一402
《逸周書》著作年代考證——《逸周書集釋考證》初稿之五414
《逸周書》與《尚書》關系考論——《逸周書集釋考證》之一421
《逸周書》篇目考——《逸周書集釋》附考之一434
《墨經》考444
墨子更非回教辨455
論墨學決非本于印度再質胡懷琛先生466
《墨子》各篇作期考474
《〈墨子〉引書考》駁議483
《墨經》寫式變遷考491
《墨經》科學辨妄504
論晚近諸家治《墨經》之謬532
金村古墓之古物及其古文化上之價值543
羌鐘的制作年代550
新城大令戈銘考辨554
《洛陽金村古墓為東周墓非韓墓考》的商榷558
論洛陽金村古墓答唐蘭先生565
陳骍壺考釋569
論長沙楚墓的年代576
讀《秦詛楚文》后582
“郢鋝”金幣考586
釋“鋝”593
漢代的青瓷596
龍門造像之史的考察601
郎窯考619
鑑鏡之起源625
論黃巾起義與曹操起家632
黃巢起義對傜族人民的影響654
論《太平經》——我國第一部農民革命的理論著作658
論李巖——一個參加明末農民起義的
地主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677
試論“康熙之治”691